传承制作技艺 让小吃经营者走出去
兰溪开班授课深挖传统小吃“潜力”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和面、揉面、切面……伴随紧张刺激的厨艺环节逐环展开,一碗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出锅接受老师的评定。日前,“2020年兰溪传统名小吃制作技艺培训班”的39名学员迎来了结业考试。
兰溪传统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有很多的特色美食小吃,鸡子馃、牛肉面、麻糍、酥饼、汤圆、肉沉子等,不仅品种丰富,而且制作精致、风味独特,是兰溪别具特色的一大资源。为了推动“文旅兴兰”和“乡村人才振兴"建设,浙江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兰溪分校去年推出了“兰溪传统名小吃制作技艺培训”,今年继续开班,首期就是制作兰溪的特色——牛肉面。
该校邀请了当地富有经验且经过特色小吃培训的资深师傅现场授课,手艺人朱兰庆就是其中之一。在农函大兰溪分校邀请他担任兰溪传统名小吃制作技艺培训班的师傅时,他一口答应,“能为兰溪小吃的传承做一点贡献、出一份力,肯定是愿意的。”朱兰庆说。
在为期三天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学员们迎来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结业考试。兰溪牛肉面看似简单实则不然,从选材上就颇有讲究,选用中筋以上的面粉和面揉成面团,其间加鸡蛋和盐,之后切成比筷子头略细的面条,口感劲道,吃起来柔韧。
“发挥得还行。”学员徐锦平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上华街道开了五年的面店,生意一直很不错。这次经过老师傅们耐心的教学、自己系统的学习后,对于面店的前景,信心更足了。
学员中,有原本就开着小店的手艺人,也有零基础的学员。姚剑红是一名美食爱好者,对兰溪小吃美食有着特殊的感情,可是“想吃不会做”让她有些遗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兰溪人,是吃着兰溪小吃长大的,忘不了这个味道。”姚剑红说,报名来学主要是基于自己对小吃感兴趣,其次是觉得传统手艺应该有人来继承。通过培训,她学会了擀面、和面、拉面等技巧,收获颇丰。
“在学习小吃制作技能的同时,让兰溪传统美食文化根植内心。”农函大兰溪分校副校长洪云洪说,传统小吃是兰溪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特色小吃培训班不仅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传统手艺,同时还能传承兰溪特色小吃文化。
如今,传统特色小吃已成为美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反映了地方的社会生活风貌,还成为了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接下来,农函大兰溪分校将加大免费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品种,持续开展小吃制作技艺培训,力争通过培训,让兰溪传统小吃“传下来”;通过传承,打造兰溪传统小吃金名片,使之成为“文旅兴兰”的一大助力;通过助力,让小吃经营者“走出去”,开拓农民创业就业新空间,成为兰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股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