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 

第10版:理论

解码千年文化基因 突出三江古城特色

全力打造钱江诗路文旅名城

  ◎ 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张 靓

  一、资源优势分析

  兰溪地处浙中,婺、衢、兰三江交汇,于唐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建县,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有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历史文化名城、省文化强市之称。兰溪境内文化和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文保单位及文物数量全省第二,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数量居全省前列,拥有全国最为完善的古城、古镇、古村体系。兰溪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黄大仙、贯休、金履祥、范浚、章懋、东皋心越、李渔、郎静山、曹聚仁等历代名人。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个,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

  二、具体举措及工程项目

  1.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自2017年6月以来,兰溪开展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口述历史、历代名人、历史风貌、历代诗词曲、古戏本、古村落、博物馆等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全面排摸兰溪文化资源,并进行提炼解码。

  截至目前,共收集整理文史资料319件(套)、700多万字,排摸统计兰溪民间雕刻类、工艺类、画匠类、工匠类等传统手工艺者454人,社会文化团体名录158个,民间古玩、书籍、字画、奇石、砚台、根雕等规模收藏家80余人;完成800多个口述历史对象的采集,整理录音900多份、录像84个,完成历史文化抄本800余份,采集照片1000余张,梳理文稿80多万字。近三年,连续举办李渔国际戏剧文化节、中医药文化节、郎静山摄影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下一步,还将联合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日报社等,举办中国童诗论坛、中国古村落论坛。

  2.实施文旅核心IP打造工程。下一步,兰溪将结合当代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及本地特色,重点以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李渔为对象,做好李渔文化IP打造。一是打造诗词书画教育蒙学地。依托《笠翁对韵》《芥子园画谱》,利用丹曾人文学院、中国诗歌学会、李渔散曲社等组织,通过举办中国童诗论坛、重返芥子园等活动,打响诗词书画教育蒙学地品牌。二是打造戏曲欣赏寻根地。深化市婺剧团体制改革,建立李渔戏剧研究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兰溪分院,创办李渔艺校,深入开展戏曲进景区、进校园、进乡村等演出活动,不断扩大李渔戏剧文化节影响力。三是打造休闲生活体验地。深入挖掘《闲情偶寄》中的休闲文化资源,在全市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中,有机融入李渔的园林文化、美食文化、中医康养文化等,并据此开发系列文创产品,不断丰富兰溪的休闲文化体验。

  3.实施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兰溪将以古城为心、三江六岸为带,按照3年创4A,5年创5A的目标,实施“三江六岸”文旅融合核心示范区创建工程。一是古城保护利用工程。以古城保护利用为目标,依托其特有的唐宋肌理,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植入鲜活的旅游业态,让沉睡的古城重新焕发青春。二是“三江六岸”景观提升工程。利用“三江六岸”的“江岛城山桥塔泉”七大元素,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商埠文化、名人文化、儒释道文化、中医药文化,串点成线,打造贯通“三江六岸”的文旅休闲廊道。三是工业遗存复兴工程。兰江沿岸拥有数量庞大的工业遗存,以冶炼厂、棉纺厂、老瓷厂等为重点,加强招商,植入非遗、文创、娱乐、美食、休闲、运动等元素,留住城市记忆,注入现代功能,让工业遗存再获新生。

  4.实施诗路文化明珠打造工程。兰溪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的核心节点城市。兰溪将以诗路为线,承接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规划和兰溪市诗路文化带建设实施方案,串联沿线名镇名村,实施诗路文化明珠打造工程。一是“一镇一品”工程。因地制宜,突出当地文化特色、人文风情、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多点发力,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影响力的文旅小镇。如游埠镇以郎静山摄影文化为载体,以摄影为媒,建设郎静山纪念馆、郎静山摄影公社,开展国际性摄影创作展示交流活动,努力打造国际艺术摄影小镇。二是“百村百味”工程。充分调动兰溪36个古村落、72个景区村庄的积极性,集中各种要素,整合多方资源,将之打造成充满乡土味、时尚味和文化味的明珠村落。如诸葛八卦村整合本村与长乐村文化资源,形成完整道家文化玄妙体系的旅游开发,丰富文化内涵,延长产业链条。三是“串珠成线”工程。依据诗路文化带规划、兰溪全域旅游规划,以江为线、以文为魂,将沿线的文旅小镇、明珠村庄串珠成线,打造一条集人文、山水、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最美水上旅游观光线。

  三、加大制度保障

  1.建立“1+X”组织管理机制。建议成立以市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与文旅工作联系紧密的相关部门,组成核心指导体系。同时,组建项目、文史、招商、审议、服务等X个工作专班,统一领导全市文化旅游工作。

  2.建立“1+X”规划引领机制。编制完成《兰溪市全域旅游规划》,并以此为核心,统一引领全市文旅工作。同时,根据全市各资源分布,分别制定《兰溪市钱塘江诗路建设实施方案》《兰溪市古城旅游概念性规划》《兰溪市三江六岸景观提升规划》《兰溪市名镇名村保护利用规划》等具体项目规划,形成一套完整的项目规划引领体系。

  3.建立“1+X”招商建设机制。在文化旅游招商建设服务中牢固树立政府是主导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宏观协调、市场规范、服务配套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发挥企业、集体、院校等主体在资源、资金、信息、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政府牵头,多头发力,有效推动文旅招商工作。

  4.建立“1+X”项目服务机制。以文旅局为核心,联合发改、交通、资源规划、建设、水务、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对全市涉文涉旅项目进行预审,统一安排项目落地及相关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