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 

第05版:乡村兰溪

垃圾换“福币” “福币”换商品

女埠街道创新垃圾分类方法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姚振飞 项 丹

  导报讯 “老板,我买一瓶酱油,这是我的2个垃圾分类‘福币’。”“好的,酱油13元,‘福币’抵扣6元,付7元就行。”这是近日发生在女埠街道午塘村商店内的一幕。垃圾分类的“福币”还可以当钱用?怎么回事?

  原来午塘村每月对农户垃圾分类实行“福币”考核制度,通过每天检查村民垃圾投放的正确率,按照福、良、差三个等级进行评定,每月统计“福”的数量,发放“福币”。“福币”根据背后的数字,分为“1”“3”“5”“10”四种,分别代表3元、9元、15元、30元,村民凭“福币”可以到指定的商店购买任何商品,非常方便。这项制度一经推出,就收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午塘村党支部书记舒明升说:“午塘村是一个集镇村,今年被街道确定为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村。为把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村干部一方面走出去考察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一方面积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最终‘福币’制度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村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午塘村设有垃圾分类红黄榜,每个月对党员户、村民代表户、商户、妇联执委户、学生户等另行考核,优秀的再予以一定的“福币”奖励。街道抓重点,尤其是学生户,通过由学生督促家长正确分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一些不执行、不配合垃圾分类的沿街商户,由执法中队对其进行处罚。

  泉湖村也是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村,他们紧紧抓住分类投放这一基础和重点环节,完善社会动员体系,全面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将可回收物细分成金属、塑料等八大类,由村里统一收购卖出,实现源头减量,并减少门前堆放。自试点工作推行以来,泉湖村源头减量达50%左右。

  目前,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在兰溪农村已全面铺开。兰溪市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垃圾分类关键是提高源头分类的正确率,我们以‘两定四分’为抓手,做好‘三个引领’:一是示范引领,鼓励各地大胆尝试,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果,进而将好模式在全市面上推广。二是党建引领,牢牢抓住村干部和党员,要求他们切实发挥带头作用。三是机制引领。建立完善的日常考评奖惩机制,抓好专职监管员的责任落实。”

  接下来,兰溪各地将狠抓制度落实,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村民生活的好习惯,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