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城墙、观察古巷、寻访大云山……
延安路小学研学游接地气
导报讯 10月30日,延安路小学开展以“兰溪——钱塘诗路上的明珠,她好美好靓”为主题的秋季研学游,该校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前往目的地,对家乡兰溪进行深入探究。
在四(4)班同学的研学任务卡上,记者看到要求学生以“探寻兰溪城墙和码头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包括丈量城墙的长宽,数清码头的数量,观察城墙的构成,探秘城砖,收集有关城墙的历史故事等六项任务。
负责老师徐锡刚介绍,研学的路线和地点都是老师实地走访过的,在研学开始前两周,老师让同学们按照各自研学主题,收集相关资料。每个班以小组为单位,组成研究小组,带着任务开展研学;研学结束后,每个同学都需要上交一份研学报告,把自己在研学中探究的内容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同学们对兰溪的历史文化有进一步了解。
带着任务卡,学生张佑勋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他告诉记者,以前经常在城墙边玩耍。“我家就住在西门城楼旁边,经常会在兰江边上走走,所以我对城墙还是挺熟悉的。在前期收集资料过程中,我在妈妈的帮助下,画了一张关于兰溪古城抗战前的图,上面标了西门城楼、朱家码头、柳家码头、隆礼门、官码头等,现在沿着城墙重新走了一遍以后,又有了不同的认识。”
不仅是兰溪人张佑勋对城墙有了不同的认识,新疆人周乐亦也有了不同的感悟。这个学期,周乐亦从老家新疆喀什转学到延安路小学,他发现兰溪与喀什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城墙就是其中之一。“在喀什,城墙是用石灰和成的,很少有整块城墙砖砌在一起。来这之前,我没见过这样的石砖、石缝,感觉很新奇。”周乐亦用尺子测量了一块城墙砖的长度和宽度,还在画本上临摹下来,以便回去深入研究。对于两地的不同,周乐亦有了初步的思考。他说:“我想,城墙材质的不同,应该是就地取材的缘故。在新疆喀什,靠近沙漠,气候非常干燥,岩石大多被风化了,所以石灰、沙土比较多。而浙江这边,山多、石头多,所以城墙可以用整块的石砖砌成。两者筑成的城墙都可以达到防御的功能。”
五年级学生探究的是兰城的古老街巷,观察建筑特点、收集街巷古诗词;六年级学生则前往大云山,探究大云山与兰溪的联系,尝试研究保护大云山的价值。
研学需要带着任务和问题,在研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所得。徐锡刚表示,通过研学,让学生走出校园、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领略人文、自然、教育资源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关爱自然、关心社会、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