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注重养生这些事,身体更健康
明天是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据兰溪市中医院国医馆主任中医师叶可夫介绍,立冬时节,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寒冬来临前,气以藏为主,以利保存或蓄积实力。固此,寒冬到来前,要养精蓄锐,增强体质。
立冬意味着秋风送爽的时节已结束,迎面而来的是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的气候。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此时,人们的起居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潜藏、阴精蓄锐。衣着应相应增加,以防范寒邪侵入。
立冬以后,天气转寒,御寒是当务之急,饮食调养是重要的一环。从中医角度来讲,冬季注重“养藏之道”,可以多吃些热食。冬令吃火锅相沿成习,如涮羊肉、什锦锅、白肉锅、毛肚锅、云吞锅、海鲜锅等。冬令还流行砂锅菜,如砂锅狗肉、砂锅鸭、砂锅豆腐、砂锅狮子头等。此外,餐桌上的热粥,也是冬季的美食,如在熬粥时添加肉禽蛋类、水产类、蔬果类等配料,就能达到荤素搭配、营养平衡。这些热乎乎的食品,适量食用,暖意浓浓,御寒强身。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爆发性的无氧运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根据年龄体质差异,老年人可选择快走、慢跑、爬楼梯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老年人身体状况一般都处于下降趋势,不要轻易放弃健身,否则冬天就成了“藏病”之季。
秋冬交替时节,由于气候聚冷,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要预防感冒。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耐寒能力;经常在室内活动的人群要注意使室内阳光直射,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当温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适当多饮水,增强机体代谢;少去公共场所活动,减少感染机会;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流感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通讯员 赵志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