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七旬老农独爱种水稻
200亩稻田里唱响种粮致富歌
记者 姜一峰 通讯员 杜学贵
导报讯 深秋,走进兰溪市上华街道皂洞口村赤山自然村的田地里,澄黄的单季晚稻随风摇摆,饱满的谷粒沉淀出秋季的丰收气息。当地农民周赤生正驾驶着收割机,起早摸黑收割水稻。
“这批晚稻是今年街道农办帮我们引进的新品种——甬优5、甬优16,不但品质好,而且比其它品种晚稻成熟得早,一个星期前就收割上市了。”他的语气中透露着喜悦。
虽然看上去还是一派壮年的气质,但实际上,周赤生是一个与共和国同岁的老农民,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60年。
周赤生告诉记者,夫妇俩从小就喜欢在田间地头干农活,对于土地有割舍不掉的情感。“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种地,但我真的热爱土地,就喜欢种水稻,而且一定要把它种好。”
坚守着这份信念,2009年,周赤生从村里的农户那里流转了上百亩稻田,后来逐渐增加到200多亩,每年收获粮食900多吨。
周赤生爱种地,也爱管理土地。在耕种前,他会先平整田块。他说:“如果田块不平,低洼处积水多,秧苗会受淹,高凸处则容易长杂草,后期水稻就长不好。所以平整田块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提到周赤生管理的稻田,村里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知道他把田块打理得好,村里人都愿意把田流转给他。
周赤生说,趁着身体还好,他想把自己的种田事业再扩大一些。田多了,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加上近年来雇工又难找,周赤生夫妻俩一合计,干脆通过政府补贴置办起了新农机。借助新农机,夫妻俩不仅高效完成了200多亩稻田的耕作,而且也省下了一大笔人工成本。
“通过种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如今,我们夫妻俩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出去旅游,享受晚年。”周赤生表示,明年,他想试验十几亩生态绿色田,把虾苗、蟹苗养在水稻田,通过生态绿色的方式,提高大米质量。他说:“种出好的稻谷,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