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 数字赋能
兰溪传统农业转型跑出“加速度”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一台机器沿着设定好的轨道缓缓移动,对每一排鸡笼里的鸡进行自动化投喂……这是昨天上午,记者在位于兰溪市永昌街道的丽忠养殖场鸡舍看到的一幕。
除了饲料和水的投喂,鸡蛋的收集、加工及鸡粪清理,也都实现了自动化。一条条输送带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代替了人工作业。“原先饲养员每天要花至少2个小时喂养,现在通过机器只要花10分钟。”农场负责人赵晓燕告诉记者,采取自动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员接触鸡舍的时间,确保鸡和蛋的安全。
据了解,丽忠养殖场是兰溪畜牧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应用的示范基地。今年,该养殖场引进了全自动现代化机械设备,实现传统养殖向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目前,该养殖场已引进鸡苗4万羽,后续将持续引进至16万羽左右,年产蛋量达120万公斤。
走进养殖基地,没有任何异味。赵晓燕告诉记者,传统的养殖模式,每天排放的鸡粪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倾倒,基地内整天臭哄哄的,不仅不利于鸡的生长,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今,通过智能化系统将鸡粪和污水在场外规程发酵后,作为优质农家肥提供给当地270亩光伏电种植基地,改善环境的同时提升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这只是兰溪传统养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兰溪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扎实推进稳产保供和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畜牧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应用示范基地,加快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升级。
位于黄店镇的浙江味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方园根正通过手机上的“养殖场管理码”APP检测每头猪的健康情况。依托大数据,该系统实现了动态、实时管理,有效提高了养殖场生物安全水平,推动科学饲养管理,提升养殖场的生物、生态和质量三大安全,为生猪养殖“保驾护航”。
“今年,我们大力推进养殖场管理码赋码工作,实现网格化+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完成128家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健康管理码赋码工作,提升了全市非洲猪瘟疫病防控能力和养殖场智能化管理水平。”兰溪市畜牧农机渔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祝朝辉介绍,通过数字化管理,倒逼养殖业主落实动物防疫与生产的主体责任。“有了管理码,不仅能直观展示养殖场的安全状况,通过‘带码’交易,也让买卖双方更加安心。”
在兰溪,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3家;省级“机器换人”示范乡镇2个,示范基地3个;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