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岗:耀眼浙西的红色基地
兰江街道莲塘岗村革命历史悠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村,也是金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
莲塘岗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7年3月,在中共兰溪临时特别支部的领导下,莲塘岗就成立农民协会,反对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1927年7月,在上海读大学的莲塘岗进步青年何品珍,经邵溥慈、胡如登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参加共产党的莲塘岗人。同年8月,他又发展了村里9名党员,并成立了莲塘岗支部,这是早期兰溪农村基层党组织之一。
有了党组织的领导,莲塘岗一带群众打土豪斗恶霸,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1928年4月24日晚,中共浙西特委指挥领导50多名党员开展武装斗争,莲塘岗的何品珍、何春和等人参与其中,他们手持鸟枪、砍刀等武器,进入后陆村击毙恶霸地主陆森林,并烧毁其家房屋,取得除霸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1928年4月底,为加强兰溪县委的领导力量,何品珍被选为县委常委。7月中下旬,中共浙西特委研究部署了兰溪农民暴动事宜。农民暴动准备期间,莲塘岗村请工匠制造了40多支鸟枪、10余把砍刀。
1928年8月14日,暴动指挥部决定当晚武装攻打永昌镇。兰溪县委常委何品珍等人分头通知西乡各地农军,赶至离永昌镇5公里外的十石畈集结。当晚,按照暴动指挥部的部署,西乡农军800余人冒雨攻打驻永昌镇的省防军和驻所警察。
兰溪农民暴动,震撼了整个浙西地区,也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围剿”、镇压,党组织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抗日战争时期,莲塘岗是兰溪最早恢复重建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且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党员人数最多的村。莲塘岗的党员和群众踊跃投入抗日救亡和敌后武装斗争。
1938年1月,为了开辟兰溪党的工作,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派员来兰恢复重建党组织。之后,施原、叶樟树、何土生、何如富、何品金、何春仂、何聚源等人的党组织关系得到恢复,中共莲塘岗支部得以重建。
1938年7月,中共兰溪县委改建为兰溪中心县委,领导兰溪、建德、寿昌三县党的工作。下半年,中心县委决定建立兰西区委,莲塘岗支部划归兰西区委领导。1939年6月,兰西区委下设永昌和莲塘岗两个分区委。1940年初,兰西区委撤销,两个分区委改建为区委,莲塘岗区委下辖11个支部。
1939年4月底,莲塘岗两个支部在该村白山殿召开近百名党员大会。大会选举姚启农、潘双弟(女)等人为兰西区党代会代表,会上还部署了深入开展抗日救亡等工作任务。之后,姚启农、潘双弟(女)又被选为兰溪县党代会代表。
潘双弟的女儿张云兰回忆道:“母亲曾经跟我们说过在水门巷杂货店楼上参加会议(中共兰溪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平时参加贴传单做后勤等工作,很危险,都是夜间出去活动。”
1942年5月28日,兰溪县城被日军侵占。6月5日,兰溪第一支抗日游击队——麻坪坞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莲塘岗的何卸坤等一批党员和积极分子,赴麻坪坞参加游击队,还把党保存下来的3支步枪交给了游击队,极大地鼓舞了队员的斗志。
1946年9月,随着敌后隐蔽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兰溪县特派员朱炳桂在兰西和兰北地区相继建立14个联络站,莲塘岗联络站就是其中之一。此后,村里还有多人参加金萧支队,他们一路转战浙西,配合解放军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清剿土匪。今年89岁的何瑞鸿是莲塘岗村唯一健在的金萧支队队员。何老回忆道:“当时到寿昌,先到区中队里,后面到大队部当通讯员,到山上剿匪去了。当年山上土匪很多,我就在首长面前送信,保护首长。”
1949年3月27日,以兰西为依托的严衢办事处和严衢独立中队成立,莲塘岗的共产党员和群众,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莲塘岗村党员何文忠说:“办事处和独立中队成立不久,在芝堰村宿营时遭国民党军的包围。莲塘岗联络站负责人发现后,立即冒险突入芝堰村报告,并引导办事处和独立中队于夜间安然转移。”
5月初,中共严衢工委成立。嗣后,严衢工委和严衢办事处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设立兰西、龙北、更楼、建南、衢北、大同等6个区的民主区政府,莲塘岗多位党员身兼重任,履职尽责。
在兰溪解放前夕,莲塘岗党员配合兰西区民主区政府,为解放军提供粮食、柴草等物资补给,做了大量工作。当时,莲塘岗村党员何秀忠任兰西区民主区政府副区长,何如富任更楼区民主区政府区长,为做好解放初期各项工作,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四个历史时期,莲塘岗都有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称得上是这一时期全县党员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长、革命活动最活跃的村。红色莲塘,是耀眼浙西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记者 叶帝伯 周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