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3日 

第05版:专版

致敬最美身影——

新冠疫苗方舱临时接种点的“守护者”

  “您叫什么名字?”“有没有疫苗过敏史?”“一周内有没有感冒发热?”……昨天上午,在兰溪市云山街道新冠疫苗方舱临时接种点,医护人员开始了一天的疫苗接种工作。

  据了解,自启用以来,该接种点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34000余剂次,单日最高接种量达2000余剂次;兰溪市中医院医共体共派出医护人员参与疫苗接种840余人次,无不良事件发生。

  新冠疫苗方舱临时接种点的改造和启用,离不开许许多多坚守在方舱接种点一线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她们工作的身影,无疑是最美的一道风景。

  强化疫苗监管 确保群众接种“放心苗”

  方舱式接种点的建设是一次全新接种模式的探索,没有经验可借鉴。从实施重点人群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到全民接种,从兰溪市中医院临时接种点到方舱式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该院的医护团队在接种点已连续奋战3个多月,她们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疫苗接种工作当中。

  对兰溪市中医院而言,疫苗接种工作的重担是压力,也是动力。从临时接种点的筹建、场地布置到疫苗的配送协调与冷链管理等事务,团队的医护人员都做到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为确保让群众接种“放心苗”。医护人员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不断更新学习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相关文件、疫苗接种和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疫苗接种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运用知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的操作规程,全力保障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面对“到一批苗、接种一批苗、每日清零”的接种要求时,整个团队也没有一个人有过抱怨,而是用更努力、更严谨的态度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吴谡瑶是该接种点的副护士长。作为负责人,她率先垂范,每天都提前到达接种点进行点苗、发苗工作,为一天的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到了晚上,等所有工作人员全部离开接种点后,她还要完成疫苗库存清点、各类报表、第二天的人员安排等工作。

  因为家住金华,来回很是不便,为了节省时间,做好当前的疫苗接种工作,她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筛查区、接种区、留观区是她一天的固定运动轨迹。定时检查疫苗冷链温度,盯紧接种操作规范,密切关注留观室情况,解决各种接种突发问题,一天下来,在这个面积不大的方舱里要走上上万步。

  和吴谡瑶一样,接种点的每个医护人员都在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为快速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努力保障接种安全而默默奉献着。

  主动延时接种服务 确保疫苗接种“最多跑一次”

  “请大家拿出身份证,排好队准备登记,不要急”“不要空着肚子,吃饱再来打针”……类似这样的话,预检台、登记台的医护人员,每人每天都要重复上千遍。来接种的有很多是年纪大的老人,对疫苗接种有较多的疑虑,接种点的医护人员会耐心地解答每个问题。一天下来,同样的话语重复多了,声音哑了,嘴巴也磨出了泡,但她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不曾缺席一天。

  自5月起,该接种点迎来了接种“小高峰”,常规工作时间已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疫苗接种需求。为方便广大群众接种疫苗,根据疫苗存量情况,接种点的医护人员主动申请延迟接种时间,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力争不让群众白跑路,实现接种疫苗“最多跑一次”。不仅如此,接种点的党员们更是带头做事,接种点内的8个登记台、8个接种台开足马力,人停针不停,高效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确保有接种疫苗需求的群众都能打上疫苗。

  据了解,今年5月28日,该接种点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临时党支部应时而建,让接种点的每位党员更坚定初心长存、使命在肩的信念。

  兰溪市中医院临时接种团队的所有医务人员,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担当、坚守、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和实际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在新冠疫苗接种一线,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全身心投入接种工作的无私医务工作者,才能赢得群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扩大免疫屏障。

  本版文字 记者 徐桢瑾

  本版图片 由兰溪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