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6日 

第06版:城事·人物

25年如一日

游埠夫妇与百年早茶的“传奇渊源”

  凌晨3点起床,和面、做馅儿、包饺子、煮豆浆,借着第一道晨光,迎来第一批客人。伴着喧闹声,一直忙碌到下午3、4点,日落而息。这就是夏武春和宋素红夫妻俩每天的生活,他们在兰溪游埠镇的老街上,共同经营着一家茶馆,至今已有25年。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夫妻俩却是乐在其中,原因很简单,“为了那一份情怀”。

  老街上最老的店

  各种节假日,成了夏武春和宋素红最忙碌的时候。除了平日里每天都会光顾的本地居民,还会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就算要排上一两小时的队,也定要尝到这一口最原汁原味的游埠早茶。

  游埠,一座千年古镇。金华江与衢江在这里汇流成兰江,在水路运输发达的时代,这里千帆竞渡、商贾云集。跑船的人最是珍惜时间,天还未亮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不过在忙碌前,得先喝上一杯当地的粗茶,吃上两口点心,全身细胞才算被真正唤醒。生意人在吃早茶时天南地北的海聊中,寻找商机。久而久之,早茶文化逐渐形成。如今繁华散去,但吃早茶的习惯和属于老街的那份热闹却一直延续了下来。“生意最好的时候,都没位置坐,喝杯茶都得站着。”宋素红笑着说。

  老街全长五百多米,开了几十家茶馆,夏武春和宋素红经营的武春茶馆,是年份最久的。现在茶馆仍然保留着十几年前的装修,简单的白墙和木质桌椅,有些陈旧,却与老街的韵味相得益彰。

  也因此,武春茶馆成了老街上最受欢迎的早茶店。“每天上午6到9点是最忙的时候,都要抢着吃的。”300平米的店面,时常人满为患。

  不过他们照样应对自如。夏武春负责和面、做大饼,宋素红负责茶水、面条、馄饨, 宋素红妈妈负责鸡子馃、肉沉子等小吃,店里还雇了几个员工,大家分工明确,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为客人们端上最地道的游埠早茶。

  “我在这吃了七八年了。”“每天不来一下,好像没事情做一样。”“在这吃十多年了,跟老板老板娘都是老朋友了。”老顾客们边喝着早茶,边诉说着自己与武春茶馆的故事。这家店,也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早茶结缘的夫妻

  地道的早茶和小吃,让武春茶馆颇受欢迎,但它火爆的原因不止于此,还是因为一个关于早茶西施和肉饼小子的爱情故事。

  宋素红,从小吃着爸妈做的早茶和点心长大。16岁那年,她帮着爸妈在老街上经营起了早茶店。她一边打下手,一边跟着母亲学做包子、面条等各种小吃。

  夏武春,同样在老街长大,很早就跟着一位老师傅学做肉饼。20岁刚出头的时候,在老街上开起了早茶店,主要卖肉饼。凑巧的是,他的店铺与宋素红家的早茶店,相隔不过几家门店的距离。

  同行身份,加上距离相近,宋素红与夏武春很快相识并相熟,两人经常互相串门,时而融洽,时而斗嘴。而在这相处的过程中,情愫正在悄然生长。“我们可以说是吵出来的感情。”

  宋素红的善良纯朴深深吸引着夏武春,夏武春的勤恳踏实让宋素红觉得安心。“他很能干,很多事情都会做到我的前面。”就这样,两个人结为了夫妻,两家早茶店,也合并成了一家。

  老街上的人都喜欢叫宋素红“早茶西施”,叫夏武春“肉饼小子”。他们见证着老街的日渐兴盛,老街也见证着他们的爱情故事,简单纯粹,历久弥坚。

  不变的情怀

  二十多年来,除了去年因为疫情被迫关闭了两个月,武春茶馆基本上全年无休,就连大年初一,他们也按时开门,给客人们端上一杯新年的早茶。

  “累肯定累的,特别是每天下午空下来的时候,但是忙起来的时候真的很快乐。”刚忙碌完的宋素红,听声音有些疲惫,但这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也是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

  在夫妻俩看来,开早茶店虽然劳累,但和这份小事业带来的快乐相比,这些劳累似乎都不算什么。这份快乐来自于两个人共同为自己的小家拼搏,更来自于每天早上和客人们互道的那句“早安”。

  看似一句简单的问候,却给这对夫妇带来了无限的慰藉,因为这句问候,蕴含着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善意。时间久了,有些老顾客,就像亲人一样。“有时候忙不过来,一些老顾客会主动帮忙收拾、倒茶。他们一天不来,我们心里就会有所牵挂,他们今天去干什么了,怎么不来吃早茶了?”

  这么多年过去,老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十年前,老街上的人都是坐在店门口的草垫上喝杯早茶,吃口点心,而后天南海北地聊。现在,老街上摆满了桌椅,已经成了不少游客前去打卡的文化旅游景点。但不变的还是市井烟火气里的那份情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深厚。

  而这正是这么多年根植于夏武春和宋素红内心的一份情怀,也是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们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只想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情,把早茶店一直开下去。”

  25年的传承,带你感受游埠早茶慢滋味。

  记者 沈冰珂 通讯员 任丹娅/文

  记者 王 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