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李渔故里 邂逅兰溪日子
名家大咖齐聚兰溪共谋李渔文化发展
记者 蒋宇欣
“这里有山水之灵秀、文化之精妙、美食之盛宴,此次兰溪之行真是收获满满,让人惊叹!”9月26日,“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2021李渔文化周启动,鲁迅文学奖得主、全国知名作家、专家学者齐聚兰溪,实地体验兰溪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美山水、人文风情,感受“有戏有味”的兰溪日子,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感慨和创作灵感。
兰溪,素有“钱塘第一商埠”“民国第一县”“小上海”之称。唐咸亨五年(674)建县,儒家文化、山水文化、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此生生不息。近年来,兰溪大力实施“文旅兴兰”战略,充分挖掘千年历史文脉,整合开发文化资源,以李渔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辨识度、美誉度,叫响了“兰溪日子 有戏有味”的地方IP,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文化原动力。
李渔,一座城市的名片
“走进兰溪,来到李渔故里,大师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百感交集。”鲁迅文学奖得主、原江西省文联主席陈世旭坦言,自己此行就是为了李渔而来。
有着“东方莎士比亚”美誉的李渔,是兰溪特有的文化符号。李渔路、李渔戏剧、李渔茶、李渔家酿……在兰溪,处处皆可寻到丝丝李渔的踪迹。李渔俨然成了兰溪响当当的城市代言人。近年来,兰溪充分挖掘李渔文化资源,不断增强传播和创新力度,推进“李渔文化+”在各个产业的深度融合。
“多年前,读到李渔的《闲情偶记》,就对李渔心怀向往。”陈世旭告诉记者,他不久前在《光明日报》发表的论文就畅谈了自己对李渔文化的理解。“李渔的作品雅俗共赏,充满生活情趣。笔下无论是庭院住室、屋内装饰,抑或梳妆、美容、烹调等,充分体现着其对于生活的无限热忱。李渔自己活得像神仙,也愉悦了社会。这就是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贡献。”此次,陈世旭来到兰溪,寻访李渔足迹,近距离感受李渔文化。
李渔不仅是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一席“李渔家宴”,也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食文化不但要品味,还要吃出品相,讲究色香味俱全,我认为李渔家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从文化名人延伸出美食文化,这会成为兰溪的一大特色。”
兰溪“李渔家宴”突出李渔元素,融合了诗词文化、非遗文化、中医药文化、康养文化,既有兰溪独具特色的地道风味,也有充满人文风情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兰溪的悠久历史、地缘文化、旅游景点、美食美宿。
全国知名作家走进兰溪,是此次李渔文化周活动的一次创新尝试。15名知名作家,将用文学的视角发现兰溪、传播兰溪。
兰溪,令人向往的地方
“几乎不用费尽心机地布局和复原,立体而有说服力的风貌在这里处处可见。兰溪是一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很丰富的城市。”行走在“天下江南”景区里,鲁迅文学奖得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兴致盎然,每到一处,她都驻足拍照,记录下眼前的漂亮风景。
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如何让城市文脉传承不息、焕发生机,兰溪进行着细密精致的耕耘。
作为兰溪最为核心的城市旅游品牌,“天下江南”景区东至南门湿地公园,西至横山景区,南至扬子江海绵生态公园,北至兰江大桥,有着聚利揽胜、笠翁寄情、扬江凝碧、三江汇流、南门寻芳、古巷迷踪、中洲帆影、濲纹漾月、西门怀古等诸多景色。
多年前曾到访过兰溪的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陆春祥认为,兰溪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经济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在文化精神建设领域上,还需要有更多的引领,“这次采风团的作家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会用独特的眼光在这里找寻到自己心中的‘诗与远方’。”
从一步一景的“天下江南”景区,到神秘的诸葛八卦村,再到李渔故里夏李村、曹聚仁故里、赵四小姐祖居的如画山水人文,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作家们亲身目睹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兰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诸葛等一批古村落内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历史人物故事。”
“如何活化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事业?我认为在保存历史遗迹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下其本身的文化内涵。通过讲好兰溪故事,推广兰溪美食,让市民触摸到历史、感受到文化,便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内涵。”结合目前兰溪正积极深挖旅游资源,打造文旅IP,叶辛也给出积极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