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第05版:关注

“悄无声息”就把你钱扣了

部分App自动续费太坑人

  “免费开通会员”“一分钱体验7天会员”“领红包开通”……昨天,兰溪市民张晓露打开微信、支付宝账单时直言“肉疼”,此前曾短期使用的视频、网购、音乐等多个App,长期“悄无声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扣除银行卡里的钱。

  和张晓露一样,记者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发现,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开通各种会员包月、包年服务套餐,但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商家设好的“坑”。记者发现,部分App“自动续费”套路深,引导消费者入“坑”,并给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

  开通一时爽 续费套路深

  今年7月份,张晓露迎来了第二个宝宝。由于二宝的到来,自己不方便出门,很多东西都从网上购买,妈妈网购,爸爸收快递已成为家中常态。“我经常逛京东、淘宝,为了省点钱,在淘宝上开通了‘淘宝省钱卡’。每天领一个红包,下单时可以抵钱。”张晓露说,一开始是网购时看到推送,首月开通只需6.8元,而正常每月要12.8元,可以领20个3~12元不等的红包。“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自动续费就直接扣了12.8元。我看到账单时,才反应过来。”张晓露说,考虑到买的东西比较多,也就没有取消续费,但自动续费时,心里仍膈应了一下。

  不仅在淘宝,消费者在其他APP开通的自动续费会员,也是套路不断。记者在“轻颜相机”的会员订阅页面看到,消费者要想订阅会员,只有3个付费选项:“连续包年”“连续包季”“连续包月”。“有的App只想使用一个月,但订阅会员的选项都会默认自动续费,又没有其他选项,感觉被强卖了。”市民小冯说。

  小冯还曾经下载了一款App,并被“首充会员仅0.1元”的页面吸引。于是,她点击了金黄色的“0.1元立即开通”的按钮,付费0.1元开通了会员。但约4个月后,小冯发现被该软件扣除了272元。后来,她仔细看才发现,开通按钮上方有一行标注“7天试用,到期68元/月续费”的小字。

  像这样的套路也出现在视频App中。为了免除广告和更优质的看剧体验,不少市民都会开通一些视频播放软件。记者在腾讯视频App上看到,其连续包月活动价格为15元,扫码付款15元后,页面上的自动续费相关条款却显示续费为每月20元,服务到期当天将自动续费。

  因App自动续费引发的投诉纠纷并非个案。记者在相关投诉平台看到,类似问题的投诉多达900起。有的用户甚至得出了“反自动续费套路”的心得:“订阅App会员一定不要冲动,一定要找个空闲、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操作,这样才能把页面上各种‘坑’看得真切。”

  今年5月1日,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很显然,部分App并没有遵守。

  退订不易 退款很难

  “进坑”容易,“出坑”却不易。部分App取消自动续费流程烦琐,让消费者退订如入迷宫、晕头转向,甚至退费无门。

  记者下载了20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仅有6款可以在App内找到退订服务,有14款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4级或5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才能完成退订。此外,部分App尽管会以邮件的形式提前进行扣款提示,却未在邮件中提供退订方法。

  “我为了退订一个自动续费服务,足足给客服打了20分钟电话,经历了转接、登录、验证等六七个步骤才完成。”市民吴先生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App自动续费”,发现有网友称,有的App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后,会在下一服务计费周期开始前几天,扣除下一计费周期的会费,而且消费者无法退款。更有甚者,有的App已经下架了,扣费却不停。

  针对App自动续费乱象,多位专家建议,当前应依法依规对App变相强制“自动续费”问题进行治理,把主动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记者咨询了兰溪市司法局相关人员,对方表示,变相强制消费者订阅自动续费服务,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商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违反了《民法典》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建议消费者在订阅会员时,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自动续费、退订等流程,以便后续退订、退费等操作。如果消费者已经开通自动续费功能,难以退订,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