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 

第03版:民生

让市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

兰溪生态廊道建设提“颜值”增“气质”

  记者 徐正达

  导报讯 挖土、切割、铺装……昨天上午,在兰溪市三江六岸景观节点提升工程之一的南门湿地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据现场施工负责人许康良介绍,此次改造提升工程将新建水文化公园、儿童水乐园、鱼乐园等区块。“目前,部分娱乐、健身设施已安装到位,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园区道路铺装工作,争取在工程规定时间内开园。”许康良说。

  “1989年7月2日,兰江发生1967年后的最大洪水……”在施工现场,记者还看到了15组水文主题雕塑,雕塑上方被设计成当年超警戒水位的水文数字,下方则是关于当年的重大水位数据。许康良告诉记者,该工程计划通过改造提升,结合历史以来兰溪的水文数据变化,将南门湿地公园打造成钱塘江流域首个水文化特色示范公园,成为兰溪市民了解家乡水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而在兰溪市“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工程(先行段)游埠片,记者看到宽阔的衢江碧波荡漾,开通的生态廊道沿江边蜿蜒,栽植的生态绿化树木,宛如一条条“绿色飘带”洒落在江边。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这条生态廊道也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打卡点,每天前来欣赏江景、散步钓鱼的人络绎不绝。

  据悉,兰溪市“三江”防洪安全综合提升工程(先行段)东起赤溪出口,西至游埠排涝泵站,涉及堤防总长11.1公里。该项目在衢江中洲片、游埠片和后龚片堤防的堤后,结合“村村通”工程,建设了一条长约11.58公里的防汛抢险道路,并在沿线配套休闲设施、景观绿化、亮化照明,以及提升已建的“四滩九景”等。同时,将游埠片、中洲片打造成万米绿道,以满足附近居民对亲水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

  近年来,兰溪通过一批生态廊道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市生态环境面貌的提升与改善,生态廊道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提高,生态廊道“水美”文章成效显现。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兰溪完成美丽城防工程21.26公里,建成省级绿道80多公里,驿站10个,彩色林带30公里,彩色林1900亩,新改建农村连接道路64.4公里,建设航道16.2公里,新改建桥梁3座,景区镇4家,省级园林城镇1家……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在建设过程中,兰溪注重生态廊道与生活休闲、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的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集生态保护、景观体验、休闲运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带、人文景观带,涌现出兰湖旅游度假区、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游埠古镇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使生态廊道成为慢生活、微度假的“网红打卡地”,吸引城区居民、周边游客前来游玩,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