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7日 

第03版:从严从实 打好疫情防控站

消杀防疫不留死角

1000余名环卫工人坚守防疫第一线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连日来,兰溪1000余名环卫工人从“环境卫士”变身“防疫战士”,扛起了“作战枪”——喷雾器,对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公厕等公共场所开展全面清洗和消杀作业,确保不留卫生死角,最大限度地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

  凌晨4时,50岁的环卫工人杨红英一到环卫工人休息室,就麻利地脱掉棉袄,换上防疫工作服,带好手套开始配消杀药。“要是穿棉袄,消杀一圈下来会出好多汗,容易感冒。”1.6米高的杨红英,体重不到50公斤,却要背着满满一桶25公斤重的消杀药水,抓住喷物器背带往上提时,她整个人不禁晃了一下。

  杨红英负责的区域内,有102个果皮箱及1座垃圾中转站,这些都是消杀的重点区域。为了防止病菌滋生,每到一处,她都要仔细喷洒消毒。这样循环的消杀,一天至少要3次,她每天的步数都在2万以上。“每天垃圾清运消杀工作结束后,还要对车辆进行消毒,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肩膀又酸又痛,但自己的辛苦能换来大家的安心,值!”杨红英笑着说。

  今年65岁的张桂兰是一名老环卫工,做公厕管理员已经快10年了,这次干脆把“家”安在了厕所。防疫“战斗”打响以来,张桂兰在她管理的劳动路大桥下公厕每天坚守超过16个小时。洗面盆、擦玻璃、刷蹲坑……这些动作,她每天都要重复无数次。虽然干的活又脏又累,但张桂兰却毫不在意。为了守牢自己的“阵地”,她干脆把“家”安在了岗位上,吃饭睡觉都在这里。“特殊时期,厕所也是病毒传播的地方,这个时候必须做好清洁工作,不能松懈,要让全市人民有个安全卫生的如厕环境。”

  疫情期间,街上人流量虽然减少,如厕的人也大幅缩减,但对张桂兰来说,工作量不减反增。“只要进去一个人,走后我都会对门把手、水龙头、阀门、蹲坑等常用部位消一次毒。”张桂兰介绍,现在处于疫情关键时期,她除了要做好日常保洁消毒外,还要监督好进公厕的市民戴好口罩。“不戴口罩,一律不能进,我要对其他人负责。”张桂兰说。

  据悉,疫情期间,兰溪1000余名环卫工人坚守岗位,连续奋战作业,他们从凌晨忙到深夜,对城区278余座分类垃圾亭、490余只果壳箱、59座公厕、7个垃圾中转站,进行不间断垃圾清运和常态化消毒消杀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