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趣画面又被拍到
“国宝”白鹇频繁打卡现身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一只拖着绸缎似白色长尾的“大鸟”,你有见过吗?最近,兰溪市民应先生就在横山公园山顶上与一只白色“大鸟”偶遇,颇为好奇的他拿出手机拍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这只羽毛黑白相间的“大鸟”正怡然自得地在山林中寻觅嫩芽、果实。
应先生说,当天他在公园散步,正当从山顶广场往纪念碑方向走时,不经意间,抬头发现远处低密树林中有一个不明的白色物体在移动。应先生开始以为是小猫小狗,往前挪动了几步,才发现眼前是一只从未见过的白色“大鸟”。在它身后,还跟着四五只羽毛灰色、鸡鸭大小的鸟儿。
和“大鸟”保持安全距离,应先生掏出手机记录,镜头中,“大鸟”拖着白色长尾巴,迈着与家鸡相似的步伐,时而昂首赶路,时而低头觅食。可能是“大鸟”未察觉,拍了2分钟左右,“大鸟”才翻越小山头,去往山的另一边,消失在应先生的手机镜头里。
这是一群什么鸟儿?看到应先生发布的视频,市民张女士一下子就辨认出: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其中体型较大、身白腹黑的是公的,其他灰色且体型较小的是母的。
“横山公园我撞见两次,一次看到两只都是公的,另一次就直勾勾从我面前走过,是一公三母。”谈到白鹇,张女士说与它们“缘分”不浅,打过五六次照面,除在横山上,她在中洲公园也发现过“同款”。
事实上,在去年张女士发现中洲公园有白鹇栖息后,记者也曾试图寻找其踪迹。但很遗憾,两次寻找,一次肉眼见到了一公数母多只白鹇,但它们听到脚步声后迅速消失在竹林中,连拍照的机会都没给。另外一次,则索性与记者玩起“躲猫猫”,一无所获。
看来运气不好,想与白鹇来一场“约会”还颇有难度。“白鹇本性胆小、机警,一般在早晨和傍晚出来觅食,偶遇机会较大。”此前,记者还就白鹇专门采访过兰溪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唐金生。他告诉记者:“以栖息地来区分,白鹇是一种林鸟,它一般活跃在偏远山林,市区出现白鹇确实少见。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兰溪城市环境好被白鹇选作了合适栖息地;二是市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在增强,野生动物受到的伤害威胁在减少。”
“白鹇群居生活,成对或成3~6只的小群活动,由一只强壮的雄鸟和若干成年雌鸟组成,难怪数次撞见几乎都是一公多母的队伍。”与白鹇接触多了,张女士也越来越“稀罕”这款“林中仙子”。同时,她心中有一个疑问,希望有人能给出解答:“这几次见到的白鹇都长一个样,有没有一种可能它们是同一种群?如果是的话,白鹇虽会飞,但飞行能力并不好,它们又怎么跨越兰江飞到横山上呢?”
“我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去打扰它们,学会‘习以为常’,动物能和人类和谐共处在同一座城市,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想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只白鹇或其他野生动物来市区做客。”张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