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干菜
腌菜的鲜,各有各的不同。酸菜、梅干菜、榨菜、小萝卜……腌菜的酸爽可口,让人胃口大开。梅干菜,兰溪人通常称之为“咸菜”。每年春天,农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晒上那么一些。无论吃过多少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一回家,桌上的一盘乌漆麻黑、粗糙难看的梅干菜,立马会将味蕾俘获。
说起咸菜,尤记得上学时,街边新开包子铺,是一对外地来的夫妇经营的。看到菜单上写着咸菜包,想都没想就买了两个,一口咬下却是咸的酸菜,不是黑漆漆的梅干菜,顿时大失所望。梅干菜虽黑,却是兰溪人从小吃到大的“白月光”。就像广东人总是说“爱吃酱油会变黑”一样,每一个妈妈,也都曾用“吃太多梅干菜,长大就会变黑”来吓唬过孩子。但无论妈妈怎么说,只要梅干菜肉一上桌,筷子便不由自主地伸过去夹了又夹。
浙江哪里都能见到梅干菜的身影,比较有名的要数绍兴。梅干菜在当地又叫“乌干菜”,和水乡出名的“乌篷船”、“乌毡帽”并称绍兴“三乌”。早在清代,梅干菜就成了皇家贡品,封坛时,绍兴知府和山阴知县也要现场监制,通过漕运押往北京。要是梅干菜腌得不好,可是会丢乌纱帽乃至丢脑袋的。
不过,绍兴的梅干菜肉虽然有名,但其味道吃起来倒是不太习惯。多年前去绍兴,吃到了梅干菜肉,印象中味道偏甜,肉太大,梅干菜似乎是加了水焖熟的,少了一股子咸鲜。
梅干菜的鲜,与腌的菜大有干系。雪里蕻,芥菜的栽培变种,茎秆细长,味道极鲜。还有落汤青,也是腌梅干菜的上好选择。落汤青和雪里蕻分春秋两季,正月里腌下,二三月正是晒制梅干菜的最好时机。江南多雨,为了保留住晴天,家家户户会趁着风和日丽,拿着簸箕出来晒梅干菜,就像是赶着每年一度的盛会,颇有种江南生活的仪式感。
梅干菜历经时间的打磨、日光的浓缩、和风的洗礼,仿佛记住了这片土地的味道。梅干菜几乎每户人家都会做,且家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有人会在蒸前把肉炖一炖,有的会先把梅干菜炒香,还有的省略了蒸的步骤,直接把干菜和猪肉同炒。从前在家,母亲喜欢将梅干菜与肥瘦相间的猪肉先炒了,再上锅蒸,一直到肉质软嫩,入口即化。梅干菜则被浸润得乌黑发亮,特有的干菜香扑面而来。吃惯了母亲做的梅干菜,出嫁后,尝到了婆婆做的梅干菜,鲜则鲜矣,却少了一分炒过的喷香,倒显得有些许寡淡。
梅干菜是朴实而厚重的,在觥筹交错、酒尽人散之后,回到家饥肠辘辘,最想念的依然是家人做的梅干菜炒饭。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