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4日 

第03版:民生

再生棉纺作坊安全隐患大

“低、小、散”业态整治刻不容缓

  记者 徐 超 王佳丽

  导报讯 杂乱的电线,随处堆积的易燃品,混杂一处的生产生活区域,堵塞的消防通道……对于这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低、小、散”企业和家庭作坊,兰溪市赤溪街道工作人员每周都会组织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然而,这些问题为何长期存在呢?

  近日,赤溪街道朱犁村某再生棉纺作坊正在加工再生棉。记者发现,棉絮状的原料里有不少灰尘,颜色各异的原料混合在一起,经过简单加工、打包后,就变成了整捆的成品,以待出售。作坊负责人说:“这些成品一般都是卖出去加工成地毯、种菜用的大棚被、拖把之类的产品。”

  记者随消防人员在现场看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棉絮到处纷飞,唯一的消防通道也被各类棉纺织品堵得严严实实。机器没有任何防护罩,一旦产生火花极易发生燃烧事故。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另一家棉纺作坊,车间里同样存在布料随处堆积、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在检查中,消防人员还发现消火栓不出水、灭火器过期等问题。由于生产原料和产品均为纺织品,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浓烟,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难逃生。“这家作坊工人的安全意识薄弱,我们刚才随机抽查了几名工人,对于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他们基本上是不会的。这里还存在‘三合一’现象,厂房内有人居住,一旦下面燃烧起来,上面的人可能跑不出来。”对此,兰溪市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郑泽勋忧心忡忡。

  对于如此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作坊负责人却不以为然:“我们在这里工作了10年左右,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也不要怎么整改,主要是线路套一下线管。”可是,这家作坊的问题,远非该负责人轻描淡写描述的。木结构的屋顶遇到火灾后极易坍塌,从而导致人员被困,这种安全隐患却长期存在。

  那么,这样的问题究竟是个例,还是共性问题?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理?

  记者来到兰溪市市场监管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两家加工作坊都有营业执照,他们也曾多次前往检查,但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是要求他们登记造册,如实记录每天的产量、销售地等台账,并提醒他们不能将产品销售到用于制造生活用品的企业。“这些棉纺织纤维是从不同地方进货的,有些可能是地上扫起来的废旧棉,里面如果有石头或者铁钉,易在开松过程中产生火星,有燃爆的可能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但消防安全监管,不是我们的职责范围。”该局执法队直属一中队副中队长金向军告诉记者。

  记者从赤溪街道了解到,目前街道范围内正在经营开松棉的作坊共有3家,街道每周都会和应急管理站、安全生产体检站对这些企业进行至少一次巡查。赤溪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水忻说:“一旦在巡查中发现安全隐患,就让他们立整立改。至于现在为何没有整改好,是因为这些作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动态的,比如说我们去查的时候是好的,可过几天灰尘又多了,安全通道又堵了。”

  对存在隐患的企业,郑泽勋表示会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如果这些企业没有办法按照标准去整改,还将对企业采取“三停”政策。

  兰溪作为纺织企业聚集地,各纺织企业每天有大量的边角料急需处理,再生棉纺作坊的存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能带来一些经济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如何整治隐患问题,引导其规范经营是当务之急。水忻表示:“接下来,街道将配合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指导和督促企业逐步进行整改,对达不到要求的,让其先停产,整改后再恢复生产。”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协商,共同解决再生棉作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对此,记者将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筑牢安全防线的动作每快一步,发生事故的概率就少一分。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赶紧行动,强化一线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