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这个村垃圾分类出成效
“两定四分”让人居环境大变样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每天早上6时,兰溪市水亭畲族乡西姜村1号垃圾分类投放点,分类劝导员姜树明准时守候在分类亭边,等待村民前来投放生活垃圾。等到每户投放结束后,他会在登记本上给村民记上相应的积分,而这些积分可以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从2020年底开始,西姜村试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将每家每户门前的垃圾桶全部撤除,并建设了2座“两定四分”分类亭,将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类标准,根据村民作息实行6时至8时、16时至18时两个时间段“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一开始像寻宝一样拿着铁夹,把每位居民拎来的垃圾寻个遍。所以,当时大家的得分都不高,有及格分就算高了。”姜树明说,“起初,村民的分类意识不强,我的工作就是按要求一遍遍教大家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后来,村民参与垃圾分类越来越积极,现在‘两定四分’模式运行了一年半,村民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能达到双百。”
一项工作的长效运行,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为确保“两定四分”垃圾分类法持续开展,西姜村让垃圾分类专职劝导员、“巾帼”志愿者、党员服务队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并不间断对村民的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指导。每月的村务会议和党员活动日,该村都将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工作摆出来晒一晒,推广优秀经验,及时查漏补缺。此外,该村还制定积分兑换制度,根据垃圾分类情况赋予村民相应的积分,激发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积分高了可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东西虽不多,但也是一份荣誉,代表着我们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贡献度。”西姜村党支部书记姜爱仙说,尽管每年村里要支出一笔不菲的费用用于垃圾分类物质奖励,但她认为只要能激发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这笔钱花得值。姜爱仙介绍,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该村还兴建了阳光房,村中产生的易腐垃圾转运至阳光房后,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实现了生态循环。
“两定四分”垃圾分类分出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分出了西姜村村民满满的幸福感。如今,走在该村,整洁美观的村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得到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