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从田间到舌尖

兰溪:扩中提低 打出共富特色牌

  推进共同富裕,是全国瞩目的大事。

  肩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使命,兰溪正全力竞速在这条跑道上。

  从一口鲜甜的浙中杨梅,到一碗凝结乡愁的牛肉面……兰溪以“美食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抓手,探索走出一条扩中提低促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本版图片 记者 王 萍

  地标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土字号”变身发展“金名片”

  这几天,马涧镇杨梅大户陶奉源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订购杨梅的客商”。挂断电话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到大棚里走走看看。

  在兰溪,若说起谁的杨梅又好又甜,一定会说到陶奉源。二十多年时间里,陶奉源从种植“精品杨梅”到加工杨梅产品,不断提升杨梅品质和附加值,带领兰溪杨梅闯出一番新天地。近年来,陶奉源抓住商机,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通过收购、加工、销售农副产品,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使当地农民通过种植杨梅致富。

  陶奉源的成功,是兰溪积极打造“地标”金名片的缩影。兰溪地处浙中,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市,目前共有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排浙江省第一。除了刚起步的兰江蟹,其他5个地标农产品均属种植业,面积占兰溪全市种植业的20.8%,但产值占比却达到31.2%,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标产品的发展,既是地方资源馈赠的结果,也离不开各方的因势利导。近年来,兰溪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省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等项目为载体,以“品种保护、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为路径,整合资源要素,强化政策扶持,着力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提质增效、迭代升级。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将地标品牌打得更响?兰溪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并且通过办节庆、搞推介、跑展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兰溪杨梅的主产区马涧镇,通过持续举办“六月红”杨梅节,去年全镇1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了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万元,增幅达到34.7%。

  与此同时,兰溪试图利用产业数字化来突破瓶颈,获得地标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百余亩养殖面积,每天检测水质、投喂饲料就是一项大工程。现在在家点点手机,就能实现数字化投喂、水质监测、底部增氧。”鸿鹏生态农业的老板孙华斌在赤溪街道柳塘村投资养蟹。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兰江蟹现在也搭乘上了数字化快车,“数字化监测系统省工节本、高质高效,为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数字化改变的只是生产流程,保证的只是产品品质,要真正实现产业数字化,还必须将积累的海量数据加以充分利用,为品牌营销赋能。为此,兰溪计划推出“产业品牌成长指数”。

  据介绍,品牌成长指数将包括品质、营养、安全、消费者评价等指标,既作为质量和市场晴雨表,让生产者和管理部门一眼明白短板所在,洞察发力方向,又面向消费者,为其选购提供参考,形成市场倒逼。

  根据计划,通过未来三年试点,兰溪将走出一条“地标富农”系统化解决路径。届时,6个地标农产品的一二产值有望达到14亿元,带动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从25%提高到80%,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超过10.2%。

  如雨后春笋般势头进步强劲

  小美食构筑富民“大产业”

  这些天,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紫荆花路的兰溪“春家非遗手工小吃”第二家店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经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共同把关的面粉、牛肉、大仙菜等原材料,以及共同培训的十多名员工,都已就位。“春家非遗手工小吃”此前在杭州开了第一家店,很受顾客欢迎,其负责人江湘虹预计,第二家店的日均营业额有望超过第一家店。在政府的原材料采购、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助力下,他们打算年内在上海再开一家新店。

  兰溪小吃源远流长,品类达300余种。为了做大做强美食产业,兰溪成立美食发展中心,出台美食产业发展十大工程,每年设立1000万专项资金奖补美食企业;推行餐饮门店统一标准,并着重挖掘一批名店、名点、名菜、名小吃等。数据显示,一年不到的时间,兰溪在全国新开了3000多家美食店,带动就业1万多人。

  随着一家家美食店如雨后春笋,势头进步强劲,产业持续壮大。连日来,兰溪市美食人才培训基地正加紧建设,预计7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将为城乡群众开展特色美食技能培训提供良好条件,加快推进兰溪美食研究与发展,进一步拓宽富民增收途径。

  据市美食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柯介绍,根据青、壮、中老年等群体特点,推出三种模式,分别是以专业技术院校为主的职校培训,师资涵盖兰溪美食界、餐饮界技术人员和企业家的“美食+创业”社会特训,以及美食龙头企业开设的基地实训,通过不同培训模式和标准,挖掘和培育更多本地烹饪技能人才,以人才促产业协同发展。

  此外,兰溪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相应举措办法,推动美食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农民,通过“美食贷”等措施,引导扩大生产规模,促就业、创增收;针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通过开展“面王争霸赛”、推广美食地图等引流造势,拓宽市场,带动增收;针对低收入农户,通过纵向争取扶持资金,横向开展乡贤带共富工程,整合资源,形成香溪镇九杨村、游埠镇潦溪桥等“美食特色村”。

  美食产业的升级不仅体现在硬实力方面,还体现在软实力上面。为进一步发展特色美食,兰溪实施美食文化研究工程,挖掘整理地域特色美食文化,出版美食丛书、创作美食歌曲,还与浙江省饮食文化研究院合作,设立研究院兰溪分院、江南小吃孵化基地,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推动特色小吃产业发展。

  依托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5万亩果蔬、肉类、豆制品等生态食材供应基地,并带动农民增收6000万元;游埠早茶街去年餐饮旅游收入达10.73亿元,同比增长25%,村民店面租金收入平均增长3倍以上,核心店面租金由3000元涨到了30000元;制作推广涵盖122家弄堂小店的兰溪美食地图,全市小微餐饮店客流量同比增加20%;春节前重磅打造内含18种本地特色美食的“十八力”共富礼包,40天售出6000份,带动相关农产品总体销量增长30%……

  美食已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兰溪在共富道路上的生动实践。

  青年说: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耘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 陈 斌

  2014年8月,我结束北漂生活,回到家乡兰溪,接手父亲的养殖场,成为了一名“猪倌”。

  在接管猪场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发现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弊端,便开始寻找从传统模式向设施农业的转型之路。这几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对企业硬件进行了升级改造。

  如今,公司占地达6万平方米,年出栏生猪可达26000头。投入300多万升级自动投喂系统,猪舍全部实现自动化管理;投入260多万上马污水处理工程,达到液体可循环使用;优化固体物处理环节,“高温好氧发酵罐”使用后,排泄物经过处理后不仅无异味,还能直接生成有机肥,变废为宝。

  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员工以及周边村民的共同致富。公司员工张丽芳2015年跟随丈夫范建航来到兰溪,畜牧兽医专业的他们在这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现如今,一个是技术厂长,一个是母猪产房技术员,年收入达到近30万,前不久还在兰溪城区买了房,真正安家在了兰溪。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有目共睹,不仅环境变美了,人们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我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走出去之后,又重新选择回到农村,在这里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共同富裕是更强的企业竞争力,是更长远的职业规划,是更好的人民生活,是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作为青年人,我希望以更加规范化精品化的养殖模式,走向更大的市场,带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有梦想就去坚持

  饼乎品牌联合创始人 田小健

  兰溪是中国美食文化名城,也是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浙江美食名城,小吃种类多达300多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兰溪人,我对家乡的美食充满了感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兰溪美食走出去。

  2019年,在杭州的一处内街小巷,我和朋友一起开出了人生第一家60平方米的小面馆。当时白手起家,并没有太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甚至开店的30万启动资金,也是东拼西凑而来,但心怀餐饮梦想的我们干劲满满。出乎意料,兰溪牛肉面在杭城非常受欢迎,第一个月的纯收入便达到了4万元。

  2020年,疫情之下,餐饮业面临巨大困难。我们及时调整策略,积极探索数字化运维,加盟快餐品牌,开拓线上营销,发力外卖外送,以应对市场变化。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在2021年创立了自己的餐饮品牌——饼乎,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美食产品。仅一年时间,便在长三角地区开了近90家加盟店。

  在管理运营模式上,我们创造出了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创业模式:那就是渠道下沉、标准化管理、低投资,快回本、轻装修、抗风险的可持续的加盟连锁模式。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创业梦想,我们以“小型餐饮投资者保驾护航”为使命,秉承“承载信任、助力成功”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型、标准型、便捷化、高盈利的餐饮项目,为想创业的伙伴实现自我价值和创业梦想。

  虽然事业逐步进入正轨,但我始终没忘记梦开始的地方。近年来,兰溪出台的美食扶持政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接下来,我将把以开设兰溪牛肉面旗舰店为目标,向全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