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5日 

第06版:寻味

文章导航

听之无声 食之有味

枇杷膏

口感浓密

  兰溪是被偏爱的。

  烟波浩渺的兰江水汽氤氲,此起彼伏的丘陵山地上覆盖着略带酸性的土壤,常年日照充足、雨量适中,特别适合优质枇杷生长。

  兰溪极具名气的枇杷产于穆坞村,位于女埠街道极北角的山坞之中,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紧挨着穆坞村的是金家村,所产的枇杷也毫不逊色。

  今年,枇杷喜获丰收。金家村的邵辉家里种有400棵枇杷树,金黄诱人的枇杷,在5月初已经“爬”满山坡,千颗万颗压枝低。作为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枇杷主产区,兰溪以种植白沙枇杷为主。目前,全市有枇杷种植面积约2.2万亩,预计产量达1万余吨以上。枇杷一熟,南方人的夏天就到了。

  白沙枇杷色泽淡雅,轻盈的果皮上挂着一层白霜,长着细细的绒毛。剥开这层麦秆黄,露出洁白的果瓤,带来清新的甜香,最是令人垂涎向往。几颗水润清甜的白沙枇杷下肚,初夏的燥热便走开了。

  古代琵琶与枇杷通用,因果树枇杷叶形似琵琶,于是就有了“枇杷”果。明代文人沈石田有次收到朋友的一份贺礼,上面附着一封信:“敬奉琵琶,望祈笑纳。”打开一看竟是一盒新鲜的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

  看来,枇杷与琵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从立夏到小满,不过半月时光,兰溪的各大市场,街头巷尾,都有这黄澄澄果子的身影。沿街小贩,商超集市,无不吆喝着“卖枇杷咯”。

  这些天,也是邵辉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除了上山摘枇杷,邵辉还有另一甜蜜的事业——制作枇杷膏。

  枇杷去核、去柄,与枇杷叶、罗汉果、冰糖、生姜等辅料同煮,取其汁水,浓缩精华。

  2020年,邵辉开始尝试用铜锅古法熬制枇杷膏。最初产量不高,经过努力,至今,邵辉的枇杷膏日产约1500公斤。

  鲜吃枇杷,精华在于枇杷果的酸甜可口。枇杷叶入药制膏,则是中医理论“药食同源”讲究中最重清肺降气的一味。

  用木勺将枇杷膏体盛起,只要少少一勺就够,果糖的味道轻扑鼻尖。用温水冲开,静观膏体入水,枇杷膏与香气一同四散开来。初入喉间,口感浓密,像在食果酱,滋味香糯。待果膏滑落胃中,于舌根处细品又可体味到一丝冰糖的温甜。或是等水稍凉些一饮而尽,透嗓的甜润不带腻感,淡淡的枇杷果酸缠绕舌尖,解渴之余,那身心积聚多日的燥气也被温柔抚平了。

  良药不必苦口,甜甜的枇杷膏便是例外。

  记者 沈冰珂/文 王 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