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31日 

第08版:学在兰溪

文章导航

雄黄点额、戴五色缕、做绿豆糕……

小记者习民俗迎端午

  

  导报讯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挂香囊,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29日,兰溪市小记者团的30名小记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民俗,迎接端午节的到来。这也是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开展的 “木寸”文明实践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

  在阵阵艾香中,小记者们艾汤净手、雄黄点额、戴五色缕,在满满的仪式感中开启此次端午习民俗之旅。兰溪市作家协会会员静子老师给小记者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由“五毒”讲到“艾的作用”,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刚刚给我们戴的五色缕有什么作用呢?”小记者举起手上的五色缕好奇地问。“这也是我们的端午习俗之一,五色缕又叫长命缕、百岁索,五种颜色代表五个方位和五行,寓意辟邪纳福。”在提问中,小记者们对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端午节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这个时候,人们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非常容易烦躁和忧虑,加上气温渐渐高起来,就特别需要一些东西来缓解。“人们在端午节时,为寻求身体平安健康,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喝雄黄酒,吃绿豆糕和咸鸭蛋这三种凉性食物,可以避免因为夏至到来所带来的‘祷夏’疾病。”静子老师介绍道。小记者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事先蒸熟的绿豆糕泥放在手心揉一揉、搓一搓,再放入模具内,压出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绿豆糕。

  “今天,我了解到了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小记者王嘉瑶说,“而且,还自己动手做了绿豆糕,很开心,我要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除了包粽子、做绿豆糕、吃五黄,佩戴香囊也必不可少。香囊的外形多种多样,外形有老虎、粽子、荷包等,内里更是大有乾坤。根据作用不同,香囊的中药配方分为驱蚊虫、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静子老师给小记者们带来了砂仁、佩兰、薄荷、藿香等多种中药的原材料,通过看、闻、听,了解不同中草药的作用,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木寸”文明实践公益大讲堂活动由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组主办,将开展文明实践在行动、文明课堂在延伸、文明讲解话文明三大方面共60场活动,延续兰溪乡贤姚宝熙老人的“木寸”精神,让更多市民参与兰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项活动,打造兰溪市公益志愿服务新高地,为持续推进兰溪市精神文明建设和打造文明志愿温暖之城贡献力量。

  记者 胡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