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06日 

第03版:民生

兰溪建立爱鸟护线机制

铁塔上,鸟儿们实现了“拎包入住”

  通讯员 包涛 摄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铁塔上的引鸟架搭建后,鸟类就不用到线路附近筑巢了。这样不仅大幅降低了线路的故障率,鸟类的生存栖息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障。”近日,在兰溪市游埠镇沐澡塘村仰天田白鹭栖息基地,国网兰溪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倪海辉正在运用无人机查看不久前安装的引鸟架情况,并向一旁的护鸟员介绍引鸟架的好处。

  据了解,仰天田村是两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的交汇处,也是省内首屈一指的白鹭繁殖聚集地,这当中铁塔上引鸟架的安装功不可没。栖息在此处的白鹭主要为中华小白鹭,每年的3至7月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季节,出于习性,小白鹭往往会在高树上筑巢,以便捕食和观察浅滩池塘中的鱼类。随着电网设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铁塔或电杆上安家,也曾一度引起鸟线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在未安装引鸟架之前,兰溪全域35千伏及以上线路平均每年会因此发生5.3次异动,对电网安全和鸟类栖息都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铁塔上安装引鸟架后,白鹭、黄鹂、喜鹊等鸟类都开始在铁塔的底部筑巢。”在仰天田村白鹭繁殖基地担任了三年护鸟员的张根寿告诉记者,铁塔基础的高度和树木相差无几,鸟儿们还能实现“拎包入住”。短短三年时间,这里的鸟类数量就从原来的零星几只增长到了5000余只,鸟种群的数量也从白鹭一种发展到现在的十余种。去年,中国国际电视台曾到该基地拍摄鸟线共生的和谐画面,并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大会纪录片中的素材面向全球展示。

  据悉,为解决鸟线矛盾,国网兰溪供电公司经过多次观察分析和尝试,实现了从护线驱鸟、护线护鸟到护线爱鸟的转变,在掌握各种鸟群分布、栖息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在鸟类活动频繁的线路区段安装引鸟架。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在全市范围内安装引鸟架3218只,不但保护了鸟类的生存繁衍,也让因鸟类导致的线路异动次数由此前的年均5.3次下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