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古镇
在成都周边有许多古镇,但街子镇可谓别具一格,它有山有水有风光,有诗有酒有故事。初夏的午后,走进街子镇,夏日的阳光洒在古朴的老房子上,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满街盛开的各种花将这个古镇装点得生机盎然,街旁的一潭碧水极致安静,是一个真正让人留恋并想往返的地方。
街子镇西距成都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城西北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东北与都江堰接壤。岷江的支流味江流经地势平缓的街子镇口,形成一泓碧潭,人们叫它龙潭。街子古镇有两山相环,二江相抱,山借水光,水映山色,有了水的滋润,街道上的石板路两侧及屋前院后,常年清水不断。家家门前屋后,窗台墙壁,随处可见兰花,店铺前也摆上几盆,为的是好看,不卖钱。
街子的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古镇附近的山谷中,发现的兰花品种就有扑地兰、线兰、朱砂兰、九子兰、春剑、送春、夏蕙、秋素、兔耳兰等近十种。听当地人说,每年的正月十九是街子的兰花会,也是成都的八大花会之一,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到这一天,就有上万的游客和兰花爱好者蜂拥而至购买兰花,观赏兰花。如今,来街子古镇的游客,当置身溪水潺潺的江城古街,都会不禁发出“家家清泉,户户兰香”的感叹。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虽然经历了历史的沧桑风雨,古镇依然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沿街两旁流淌而下的清澈河水,显出了街子亘古未变的纯朴和古雅。
历史上几度兴衰,至万历四十二年,昔日繁华的街子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从此这里便被叫做“街子场”。街子场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最有名的可数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和上古寺、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最有名的历史就是人物就是唐代诗人唐求。据史记载,诗人在唐僖宗乾符年间他曾为青城县令,后因看破红尘归隐桑梓,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常骑一青牛往来于青城临邛间,访师求道,诵经听琴,往往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以求超脱世间的名利纷争。唐求还有一个更著名的称号“一瓢诗人”。当时,唐求只要写了一首诗,就把诗作揉成纸团,丢进葫芦里。他心爱的诗瓢是其一生的心血,装满了他的思想和灵魂,以及他的心声。他写诗每有所得,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
唐朝末年,国家动荡,忧国忧民的他担忧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自已的一腔抱负也无处施展,晚年卧病,悲愤的他把一生的思想心血诗瓢丢到镇上的味江河里。后来,有人将其打捞上岸,可惜诗稿大多损坏,仅得数十篇。《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
街子古镇还有一个新故事,应该从2015年开始,那一年,河南一名叫顾少强的中学老师,她写了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后,就带着攒了11年的积蓄11000元,拎着一只行李箱,离开了那座生活了近35年的城市,去寻找诗和远方。后来,在成都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她萌生了留在这里的想法,与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于夫,一拍即合,在古镇定居下来,然后用几乎全部的积蓄租赁了一个院子,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改造,然后开了一家客栈,取名“远归”。那一年,两人在“远归”客栈举行了婚礼。第二年,顾少强和于夫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她取名于适,小名“小鱼儿”,希望她自由自在,过舒适的生活。于是,旺季的时候,顾少强和于夫会留在客栈打点生意,淡季的时候,则常常带着小鱼儿,出门走四方,生活过得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于灯火阑珊时,我在古镇街边找一酒馆,望着夜色中江水缓流,喝着瓷碗盛的土酒,回味美妙的晚唐诗篇,听着不远处“远归”客栈传来的轻轻音乐,此时,自己也算置入了天堂人间吧。
李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