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 趁热养阳
记者 蒋宇欣 实习生 严钰岚
6月21日是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标志着夏天的真正到来,此后一天比一天热。记者从兰溪市中医院获悉,根据夏至期间“万物生长、心气火旺”的特点,饮食方面应注意养阳。
天气炎热,人们喜欢吃冷食和冷饮来降低体内温度。但是,暑热天气却应该少吃冷食和冷饮。因为天气热,人体皮肤毛孔扩张,散热较多,如果一味地贪吃冷食和冷饮,会使身体受到损伤和消耗,引发腹痛、腹泻、咳嗽、气喘等疾病。因此,夏至期间应适当注意饮食,尤其是脾胃虚弱者及老人、小孩,更要避免冷食、冷饮。容易引起“苦夏”者,可以常用新鲜荷叶煮粥食;多吃藕、茨菇、梨、菠萝等食物。
由于天热脾胃功能较差,食欲不振,夏至期间吃苦味食品能恢复脾胃运动能力,增进食欲;苦味入于心经,可用苦味泄降心火,用苦味之阴调整夏至至立秋“长夏”之热。
值得注意的是,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们头晕心悸,有时还会伴有恶心、昏迷症状。所以,要注意正常的作息,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有损阳气。在运动的时候,由于出汗过多,应该喝一些盐水,切不能大量饮用冷水,更不可以用冷水沐浴,这样会引起寒湿证等多种疾病。最好用温水冲澡,猛烈的水流,可起到按摩的作用,有助于人体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这样可以改善肌肤营养,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起居方面,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