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夏令营、暑期班、社会实践……
孩子们的暑假,有N种打开方式
灵洞乡的孩子在参加由浙师大行知学院“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的家门口夏令营活动。记者 杨一之 摄
一放暑假,“孩子们去哪儿”成了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记者日前走访得知,这个暑期,孩子们都没闲着,有的参加幼儿园托班,有的参加了夏令营,还有的参加艺术类培训班,忙得不亦乐乎。
在家门口“充电”
昨天,在兰溪市兰花社区的妇女儿童驿站,30位四至六年级的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开展了“大风吹、虎克船长、水果拼盘、水果市场、你画我猜”等团辅活动。下午,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防溺水相关知识,告诉小朋友们溺水时该如何自救自护。
兰花社区党委书记吴璟介绍,家门口的夏令营暑期课程由团市委主办,6名志愿者老师是行知学院的学生,他们每天都会结合不同主题给孩子们上课。有时候还会请专业的老师,教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剪纸等非遗技艺。“志愿者老师每天都变着法给孩子们上课,我们的夏令营活动将持续到7月14日,后续还会开设团史、影视鉴赏等课程,为儿童带来一个难忘的暑假。”吴璟说。
像这样的家门口夏令营,全市有21个,时间从7月4日起至8月10日止,包括服务留守儿童为主的乡镇(街道)“家门口的夏令营”,服务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我爱我家”新兰溪少年驻企夏令营,以及服务贫困家庭子女为主的“幸福少年”爱心手拉手夏令营,服务缺少陪护和作业辅导家庭子女的素质拓展托管营等,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免费。
夏令营期间,由277名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夏令营辅导员老师,全程参与管理和安排小营员们的营期活动。同时,营期将开展“红领巾网格员”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营地所在村、社区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自2012年暑期开始,已连续开展了10届免费夏令营,惠及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学生、抗疫一线家庭子女、快递小哥子女等共计15773人,共有1728名大学生志愿者及本地志愿者积极参与。
暑托班培训班成热门
市民蒋先生的儿子今年6岁,一放假,蒋先生就给儿子报了幼儿园暑期托班,时间安排和上学时一样。“让他去幼儿园的托班上一个月,省的在家想看电视、玩手机。”蒋先生说,自己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孩子在家每人带,放假继续上幼儿园,不仅解决了没人带的难题,而且也有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每天都不孤单,还能学到知识,一举两得。
市区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告诉记者,他们幼儿园暑期班计划开设两期,一期为四周,上课内容和平时幼儿园的课程差不多。记者从兰溪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共有70家民办幼儿园和部分乡镇(街道)的幼儿园开设暑期托班,面向3~6岁的儿童。
此外,上培训班也是小朋友暑期的一大去处。在市区的一处舞蹈培训班,每晚8点左右,培训班门口都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一下课,孩子们穿着漂亮的舞蹈服走出教室,牵起父母的手回家。记者了解到,家长一般会给孩子报名多家培训班,保证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市民陈陈的儿子下半年上小学三年级了,这个暑假他可忙了。“我给他报了跳绳、街舞、绘画、写字、小主播、声乐的培训班,其实很多都是平时在学的,暑假续班。”陈陈说,除了上培训班,每天还要坚持口算练习、阅读、练字,养成好习惯。“在家也是看电视,喊无聊,还不如把暑假排得满满当当。小孩子精力旺,能应付得过来。”陈陈说,她打算7月份让儿子多学些,等到8月份再带他出门旅游,放松一下。
市民小雪的女儿今年5岁,每年暑假小雪都会带着女儿外出旅游。“我们今年去了杭州野生动物园和千岛湖,去了5天,带孩子看看动物,开阔眼界。”小雪说,除了旅游,她女儿还要学游泳、模特、婺剧和攀岩。“女儿不上培训班的时候,我都把她带到单位来,这样我也放心些。”小雪说。
据悉,天气炎热,商场、超市等地也成了孩子们的消暑圣地。记者昨天在沃尔玛超市看到,超市设置了一块专门给儿童游玩的场地,孩子们在里面玩得不亦乐乎。一旁陪伴着的是孩子的父母亲或是长辈。有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暑期在家呆不住,到超市来玩,又凉快又开心。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