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迈进
兰溪让社区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记者 成 超
昨天,走进兰溪市兰江街道兰荫社区,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小游园里乘凉。这位老人名叫范秀琴,虽然已是10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老人笑脸盈盈地告诉记者:“现在日子好呀,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特别照顾,社区环境又好,我们享福喽。”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兰溪有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约15.32万,占比26.67%,高于金华、全省平均水平。兰荫社区共有居民7137人,60岁以上老年人有2116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30%,是兰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之一。今年,兰荫社区以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沿着“十大行动”中的“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和“五大场景”中的善养场景等建设路线,积极探索党委领导、社区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党建统领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心”出发,在五大方面实现“心转变”,打造“爱享兰荫”。
食,从烦心到舒心。大多数老年人在饮食上都会面临人少、饭量小、做一顿吃几餐的困境,原有的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现代社区老人个性化需求。为此,兰荫社区引进专业社会组织,采取“政府买单,提供多元化需求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建立邻里助餐中心,为辖区老弱病残居民办理爱享暖心卡,实行折扣优惠;为高龄独居、困难老年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医,从堵心到顺心。老年人因不能熟悉地使用智能手机,经常在预约挂号、扫健康码等智能化就医操作上犯难。为此,兰荫社区盘活、用好资源,排摸老医生、老护士、老护工、老家政,组建服务队,纳入网格治理力量,主动上门服务,让老年人顺心就医。
乐,从挂心到开心。因文化娱乐少、子女在外地等因素,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精神上得不到慰藉。对此,兰荫社区相继成立健身队、合唱队、舞蹈队、书画社等,免费提供训练场地,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并借助老年电大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书法、剪纸、投资理财、烹饪合唱、绘画等培训活动,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行,从忧心到省心。老年人腿脚不方便,出行很忧心。结合实际需求,兰荫社区积极开辟便民利民服务,与辖区内门店、药店签订社区服务网点协议,为社区老人提供代买药物、生活用品、补办医保卡等业务,以及免费或优惠的家政、法律援助、义诊、送药、送餐等服务,解决老人的出行不便。
购,从担心到安心。老人购物不会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购物,还担心不认识英文品牌标识,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兰荫社区与辖区内的商店签订网点协议,给予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定的让利折扣,商家直供优质的平价商品,志愿者当团购“团长”,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买到价格实惠、质量过关、派送便利的物品。
今年以来,兰溪借现代社区建设东风,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完善,从“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迈进,让社区养老服务“触手可及”。目前,全市社区围绕“善养”架构,不断升级居家养老服务,力求提供更专业、有特色、精准化的服务,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