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然: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兰溪市第一中学学生王依然以总分693分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王依然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式。
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王依然即将走进北京大学,开启大学生活。未来,她想成为一名儿科医生,为孩子们减轻病痛,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自律、努力与汗水 成就优秀的北大学子
7月23日,王依然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她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木质的大学堂镶嵌在红色的展页中间,古朴、厚重,又喜庆。对于王依然来说,这份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她高中三年寒窗苦读的最好见证。
在这次高考中,王依然语文考了116分,数学143分,英语139分,物理98分,化学99分,生物98分,总分693分。这个分数,是王依然的自律与汗水的馈赠。
在兰一中的一间教室门口,贴着一张“高三(2)班高考目标践行表”,王依然的目标大学是清华与北大,以及每一科的目标成绩,她以“脚踏实地谋发展,努力努力再努力”作为自己的励志名言。回顾高中三年,王依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记得高三的寒假,王依然从大年初二就回学校自习了。大年初二的教室,班上还有另外两位同学一起自习。“我从大年初二到初八,一直在班上学习。有两天真的太冷了,班主任看我一个人,就让我去办公室学习。”王依然说,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像中秋、清明等假期,她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另外两天都在学校学习。这个教室的一点一滴,她都很熟悉。
“我的班主任江学军很负责,他是我高中阶段的化学老师。我很喜欢上他的课,他上课幽默,还会分享一些学习经历。”王依然说,“平时,江老师是留在办公室最晚的老师,假期也会提前一两天来。他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我,我个人也很崇拜他,一直在向他学习。”
在江学军眼中,王依然同学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她曾在高三模考时取得金华十校联盟第一名,金丽衢十二校联盟第一名。一路走来,她稳扎稳打,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王依然目标清晰,虽然在追寻目标时也经历过低谷,但不管怎样她始终相信自己,一直坚持走下去。“她对时间的管理比较到位,比如说假期放假,很多同学都着急要回去,她还会继续留在教室做自己的功课,她就是这样一位最能让班主任放心的学生。她的用功是那种让班主任都很感动的,有些时候也想,拥有这样一位学生,此生无憾。”江学军说,王依然对自己的学科规划很合理,不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自主去找到每门学科存在的不足,然后去纠正。她会主动去研究一些高考题,与老师交流、分享心得。
学习之路,漫漫而艰辛。在学习上有好友相伴,在王依然看来是像是一束光,将高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我的好朋友项佳盈同学,也是一名优秀的女生,我们关系很好。”
王依然说,项佳盈对学习很上心,很乐观,会照顾人,跟她交朋友会感到很舒服。“我们会一起讨论学习上的知识,一起去问老师问题。晚上回家还会一起交流学习心得,我觉得有她这样的好朋友很开心,我们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高三的第一个学期,特别神奇,每次模拟考,我和她轮流着考第一名,那个学期的第一名都是我俩包揽了。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这个第一保持到高考,现在看来我实现了。”王依然说,她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在北京。她俩已经计划好了去北京吃烤羊肉。
数学刷题很必要 语文英语重积累
对于学习,王依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我最擅长的,我也很喜欢数学。对于数学的学习,我觉得刷题很重要。”王依然说,她在钻研的时候会比较有动力和激情。刷的数学题很多,接触过的题型比较广,自然而然就会有质的飞跃。另外,数学的整理也很重要,在数学的学习中,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因为数学比较难而抗拒;再是要肯做题,尤其是愿意钻研难题;最重要的是学会整理,比如做错题本、整理思维导图,让大脑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这样学数学就会很轻松了。在高一高二的时候,王依然以刷专题为主,到了高三,就开始刷综合卷。“我会把每次做试卷当成一次考试,在两个小时内,我会尽量把一张卷子做到最好。”
在语文学习方面,王依然十分注重日常的积累。“学语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多看书、多读书、多背书。”王依然在小学阶段就涉猎极广,“小学和初中学习没有那么紧张,很多书都是那些时候看的,到了高中学业紧张,几乎没有时间看课外书。”
王依然记得自己在小学时看的四大名著,像是《西游记》《三国演义》这类章回体小说,每看完一章,她就会把这一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
学语文,一手清爽漂亮的字也很重要。从高中起,王依然每天在练字的字帖上选5个字,先临摹,后练习。“平时在写作中,如果遇到我练过的字,我就尽量往临摹的那种字体写。练字我是利用空余的时间,比如课间练一练,午休练一练,一天大约有半个小时练字。”这个练字的习惯,一直贯穿着她整个高中生涯。
与语文相似,学英语也重积累。王依然有背单词和摘句子的习惯,每天背5个单词,过一段时间抽查一下。平时看到优美的句子就会摘抄下来,背一背,可以用在英语写作中。在英语考试中,有一种应用文写作的题型,王依然从高一起就开始准备了。“应用文有二十多种题材,像是道歉信、推荐信等,我按照每一种题材去整理一篇文章,每篇文章我都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句子开头、结尾。”王依然说,她把一篇文章写作的思路梳理了一遍,在高考前复习应用文时,她会用一支铅笔在自己整理的文章前面写一写大纲,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我记得高考时,我看到卷子上的题,觉得很熟悉,写起来也很顺。”
从小,王依然都有个习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尽量在学校里完成。如果做不完的,回家也先把作业做完,哪怕晚一点吃晚饭。到了高中以后,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王依然还会完成许多额外的习题。
想成为儿科医生 在家乡开诊所
这个假期,王依然让自己从高中很紧张的学习中慢慢放松下来,时不时跟同学出门逛街、玩一玩。
“我原本很想去广西北海,记得有一年寒假都已经计划好去了,但最后没去成,因为发现时间不够。后来等到了下一个暑假,还是没去成。北海成为了我高中时期最想去但没去成的地方。高考结束想去,但北海又遇上疫情,也去不成了。”王依然说,去北海成了她的一大遗憾。“我很喜欢海边宽阔的感觉,想去涠洲岛,看看岛上的风景。但目前的情况,是去不了了。不过8月份,我们会去海边。”
谈及选择临床医学的专业,王依然觉得学姐陈薇对自己的影响很深。
“我曾经看过关于SARS、埃博拉病毒的纪录片,当时就感觉传染病很可怕。直到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亲身感受到身处疫情漩涡的恐慌。这个时候,我看到了陈薇将军,她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人民英雄’,也是攻克SARS、埃博拉病毒难关的最强英雄。记得一次开学第一课,是她给我们讲课。从那时起,陈薇将军成了我所崇拜的偶像。”王依然说,将来她想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我很喜欢小孩子,我有一个亲妹妹,现在上小学五年级,我们的关系很好。”王依然说,有次去医院,她看到生病了的孩子都很害怕看医生。她想,如果有一天她是一名儿科医生,她希望尽自己的努力治愈生病的宝宝,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王依然想,等到自己从北大毕业,继续在北京深造,深入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等到日后有所成就时,再回到兰溪,开一个诊所,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做贡献。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