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0日 

第07版:万象

3000余名老人,10万多次快门

公益摄影师30年来免费为特殊人群拍照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被镜头记录过。百日照、证件照、结婚照、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日常留影……而在农村,一些行动不便、年纪尚大的老人鲜少拥有属于自己的照片。他们的生活无声无息地流淌着,不曾被记录下来。

  30年,3000余名老人,10万多次快门,王光法用一张张薄薄的照片给人以长久的温暖力量。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昌硕路121号,王光法的照相馆并不起眼,却已成为路口的一部分。

  今年69岁的王光法个子不高,说话痛快,思路清晰,守着照相馆已经30年。退伍后,他当过村干部、务过农、办过面粉加工厂,最终还是选择了重拾在部队做宣传时的技能,拿起相机,开了一家照相馆。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王光法的照相馆一直有条“规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低收入村民,拍照免费。

  30年的时间,是什么力量让王光法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情?他回忆,有一年,鄣吴村瘫痪老人黄金兰办理残疾证需要拍照。其儿子于奎富找上门来,希望王光法能上门帮助拍摄一张证件照。

  一向热心的王光法二话没说,带上摄影器材赶到老人家里,“当时老人已经完全瘫在床上,我们把她从床上扶起,摆正姿势,咔嚓了一张照片。没多久,老人就去世了。”

  而这张照片,也是黄金兰此生第二次面对镜头,第一次是拍摄身份证时。

  “至今仍记得拿到照片时,老人眼角眉梢都是止不住的笑意。”王光法说,这个笑容,过于难忘和触动。

  “老一辈都是苦过来的,怕给儿女添麻烦,也怕在拍照这种事情上花钱。”鄣吴村村民谢锡华坦言,但这件被忽略的小事往往会带来遗憾,有些老人终其一生都没留下除身份证证件照以外的照片。

  “头低点”“肩膀放松”“眼睛睁大点”……在拍照时,王光法都会耐心地引导、帮助老人调整姿势、整理衣服及头发,调适光影和角度,力争拍出最好的效果。

  王光法说,农村的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高兴了就笑,生气了就沉默。但面对镜头,他们都会把这辈子最喜欢的衣服穿上,梳好头发,端端正正坐好,把最美的自己留下来。

  “为他们留下纪念,让他们的回忆有所寄托,是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王光法说,当按下快门时,自己更懂得了何为责任。

  鄣吴村村民周亚民告诉记者,王光法不仅帮助本村人拍照,还会赶去10公里外的偏远村庄帮助特殊人群免费拍照。

  鄣吴村地处安吉西北隅,距县城26公里,西北与安徽省广德市为隔山之邻,南距孝丰镇25公里。“以前拍个照都要坐车将近一个小时。”鄣吴村党委书记顾先方说。

  寒来暑往,30年里,王光法遍访周边老人,留下了3000多张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平常而温暖的故事。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