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8日 

第02版:要闻

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兰溪市委改革办(政研室)主任金建高解读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报告

记者 徐正达

兰溪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日前召开,市委书记戴翀代表市委作了题为《奋进“两个先行” 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 在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中展现兰溪担当》的报告。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兰溪市委改革办(政研室)主任金建高,梳理解读全会释放的重要信号。

记者:为什么提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

金建高:市委提出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目标要求主要基于三点考量:一是牢记嘱托的使命担当。习近平同志2002年考察金华时强调“兰溪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为兰溪发展明确了定位。金华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明确了“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和目标任务,其中一大任务是“建设科创智造高地”。作为金义都市区的核心区之一,兰溪理应牢记嘱托、发挥工业优势,勇挑发展工业的大梁,在“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中展现兰溪风采。

二是传承基因和现实基础的必然。兰溪有着深厚的工业基因和发展氛围,一直是引领浙江工业的一面旗帜。计划经济时期,曾经集中了金华70%的工业,贡献了50%以上的财政收入,一度掀起“全国工业学兰溪”的热潮,我们的兰江味精、凤凰肥皂等一个个商标曾经如雷贯耳。近年来,欣旺达等一批百亿级企业先后落户兰溪,规上工业总产值正向千亿产值迈进,走出了内提外引的转型升级之路。可以说,工业是兰溪人的骄傲,也是兰溪人心头的隐痛,更是兰溪人心心念念的牵挂。兰溪大力发展工业,是全市人民的共识,条件优越、基础雄厚、正当其时。

三是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栋梁柱、拉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动力,是兰溪最具辨识度、最具爆发力、最能起势成势的优势。兰溪要再创辉煌,关键要靠工业。在历届市委的接续奋斗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兰溪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当前正处于量变积累向质变跃升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持之以恒抓好工业,以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再创辉煌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记者: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总体目标安排和考虑有哪些?

金建高:围绕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目标,我们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关键性指标,如GDP力争突破8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金华全市20%以上。主要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体现承接上级、系统迭代。整个指标体现充分体现了对省市党代会和金华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在我市承接落地,即上级要求全落地,并作迭代深化,实现数据指标科学匹配。如GDP力争突破800亿元,体现了与金华实现2027年产值“万亿”目标的匹配。二是体现自我加压、适度超前。按照高质量标准、跳起来摘桃子要求来谋划指标,如规上产值年均增速15%以上,在当前全国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体现了自我加压、奋进赶超的态势。三是体现重点突破、整体起势。指标体现除了体现工业重点突破的同时,也统筹兼顾产业平台、区位交通、公共服务等“软环境”评价指标,旨在体系化联动式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整体起势、系统推进。

记者:我们要通过哪些抓手来实现新目标?

金建高:实现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必须找准“一子落、全盘活”的突破性抓手,主要任务是三个力争一流、三个实干争先,建设三个基地、三个高地。我们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争一流,建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助推兰溪从“工业大市”迈向“工业强市”;我们要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力争一流,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打造高端产业顶天立地、新兴主体铺天盖地的制造业发展新局面;我们要实现科创赋能产业发展力争一流,建设制造业创新策源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我们要在内陆开放上实干争先,建设产业开放融合高地,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全力打造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推进高水平开放,努力成为浙中西部承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我们要在平台提升上实干争先,建设产业发展承载高地,通过在高能级平台打造上做足文章、下大功夫,进一步增强平台的项目承载力、投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我们要在服务支撑上实干争先,建设产业发展保障高地,着力强化营商环境、资源要素、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支撑,让一流的服务成为兰溪产业发展最好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