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有机融合
这十年,兰溪养老服务体系托起最美“夕阳红”
记者 徐正达
兰溪是人口老龄化较为突出的县市之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15.32万,占比26.67%。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兰溪聚焦养老服务优质共享,以“机构跟着老人走”为抓手,以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打造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有机融合”的多层次、高质量、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一幅高品质养老生活的新图景已在兰溪徐徐展开。
“中央厨房+”配送餐模式
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9月29日傍晚,在灵洞乡龚塘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排队等候的老人一一配餐。热气腾腾的饭菜,让老人们备感家的温馨。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则当起了“外卖员”,为周边村的老人打包饭菜,集中统一配送。
“子女都在外面上班,以前到了饭点,自己一个人随便吃下。现在村里集中做饭,饭后大伙还能聊聊天,而且饭菜荤素搭配、价格便宜、每天不重复,可见政府对我们老人真得很用心。”在该中心用餐的赵大爷忍不住夸赞道。
“‘中央厨房+’配送餐模式,已覆盖灵洞、诸葛等8个乡镇100多个村,旨在利用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台,对周边村社实施配送餐,有效解决‘村村冒烟’带来的弊端。”据兰溪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让老人“养老不离家,垂暮不离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养老服务,兰溪从2007年开始在城市社区开展居家养老工作,于2010年实现全覆盖。2012年,兰溪开始试点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如今已建成441家,基本实现服务全覆盖。
2018年,为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兰溪开始着力打造农村居家养老服务2.0升级版,即建设兼具“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心理辅导)、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乡镇(街道)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1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该负责人说,此外,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60家,其中养老机构19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441家。近3000余人在养老机构享受养老服务,居家养老年均服务老年人7万余人次。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逐年稳步提升。
医养康养有机融合
打造养老服务新格局
当前,养老服务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养老已由传统养老转变成了享老,兰溪养老服务体系也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型发展。
在现代社区建设中,兰江街道聚焦“失独、失智、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模式,畅通社区服务“神经末梢”,做好动态排摸、分类建档、因人施策,打造“失独不孤独、失能不失意、失智不失爱”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市康体中心集“健康养老、休闲养老、护理养老、康复健身、医疗诊治”等功能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基础护理、专业护理、特色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进而进行康复与健康管理,实现“医养护”深入融合。瑞康养护中心、黄店甘溪养护院在原有医院的基础上,在内部设立护理院,专业接收中风、瘫痪等需长期特护的老年人,实现“医养融合”。
针对村级居养中心点多面广现状,兰溪则采取与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签订互助合作协议,由卫生室定期派医务人员前往辖区居养中心为老年人开展基本健康服务并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培养养老专业人才,兰溪成立养护培训中心,对全市管理、护理人员分批次开展养老护理综合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年培训达300余人次,合格率96%以上。
十年跨越发展,十年沧桑巨变。这十年,兰溪不断探索各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只为稳稳托起老人幸福晚年。接下来,兰溪将以“兰有康养”品牌打造为着力点全面发力,构建“有质量、有保障、有活力”养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