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8日 

第06版:专版

文章导航

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变化

——金华农商银行系统兰溪行采风活动作品选登

编者按: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庆祝浙江农信成立70周年,充分展现金华农商银行系统助推金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都市区的做法及成效,讲好共富故事,发出农商好声音,金华农商银行系统组织宣传员,在兰溪针对“政银担”项目开展“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变化”新闻采风活动。

近年来,兰溪积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业态等,已构建起“政银担合作、省市县协同”机制,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降门槛、简手续的融资服务,额度最高达300万元。截至今年9月,该项目已累计为全市44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46亿元。

这一“担”,孙华斌的兰江蟹上岸了

正值兰江蟹收获的季节,天刚蒙蒙亮,在兰溪市赤溪街道孙华斌400亩的养殖基地里,10余个蟹笼已经下水,不到二十分钟,蟹笼捞起,300克重的螃蟹在笼里张牙舞爪,显得十分精神。

“这几天,每天捕捞的量在300公斤左右。经冷链运输后,就可以送到新疆、云南、广东等全国各地的餐桌上了。国庆期间的捕捞量增加到了500公斤。”孙华斌提起一个蟹笼说。

兰江蟹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野性难驯、对水质要求极高,一直以来处于野生状态。在兰溪,有着“一斤螃蟹一担谷”的说法,可见兰江蟹的价值。2018年开始,随着兰江水质变好,兰溪的农业养殖专家攻克了兰江蟹人工养殖的难题,兰江蟹在水塘养殖实验成功。今年46岁的孙华斌,从2013开始就养殖小龙虾。知道兰江蟹价值的他,成了第一个养兰江蟹的人。

2018年,孙华斌从农商银行贷了20万元信用贷款,加上手头多年养小龙虾的节余,他流转了70亩水塘开始试养兰江蟹。为了伺候好这些张牙舞爪的家伙,他在水塘边搭起了木屋,从池塘改造到尾水处理系统改造,吃住都与兰江蟹在一起。乡亲们大多不相信他能把兰江蟹驯服,隔三差五就到他的养殖场看成果。

兰江蟹果真没有那么“好脾气”。由于养殖技术掌握不到位,孙华斌第一次的养蟹之旅失败了,100万元的投资血本无归。

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农商行带着50万预授信上了门。

“老孙的创业精神打动了我们。如果兰江蟹人工养殖技术攻克,会为兰溪农民的增收趟出另一条道路。”农商银行赤溪支行行长张景说。

在兰溪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支持、农商银行的金融扶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孙华斌的兰江蟹养殖成功。单只公蟹最重的达到300克,单只母蟹重量达到200克,亩产可达60至75公斤,亩均产值1.2万元,亩均利润9000元。

今年,他又承包了330亩水塘。眼看兰江蟹一天天长肥,他却又愁上了。“今年高温,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孙华斌说,兰江蟹对水质要求极高,水温超过30℃就停止生长,受高温影响,2台机泵的抽水速度,远不能满足400亩水塘的换水需求,兰江引水还没到水塘,水温就已经达到了兰江蟹承受不了的程度。

当他发愁之时,农商行带着“政银担”贷款政策又上门了。

原来,早在两年前,全省“政银担”在兰溪试点,致力于解决农民因缺乏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额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新型农业主体发展需求和资金短缺的矛盾。即由政府、银行和农担公司共担责任,为农民提供额度高、手续简单的贷款,利率平均比常规担保贷款低2个百分点左右。

按照“政银担”相关政策,孙华斌可以获得300万“政银担”贷款。不到2天时间,贷款就到了账,孙华斌第一时间在养殖基地里挖了几口深井,添置了一台无人机投料,信心满满的他,还建设了一个蟹苗培养基地,预计明年就可以迎来首批蟹苗入塘,实现从传统养殖到智能化、规模化、数字化养殖的华丽转变。

国庆假期,正是兰江蟹批量上市的日子。孙华斌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的行情,兰江蟹一只能卖65元,按每亩1000只计算,预计有2600万元销售收入。在他的带动下,兰溪已有兰江蟹养殖基地7000余亩,预计销售收入4亿元左右。“兰江蟹成功上岸,背后有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对我多年的信任和支持。”孙华斌说。

徐家昱

“政银担”助力三农发展 加速乡村振兴

“章老板,今年你这水稻可是大丰收了啊!”兰溪农商银行永昌支行行长梅益军一边说着,一边从机耕道上走下来。

“梅行长啊,我们还是托了农商行的福,要不是你们的‘政银担’贷款,我这1800亩土地可就荒了。”兰溪市园梦家庭农场的章锦标站在田里忙着和工人们一起采收稻谷,看到梅益军过来,连忙迎了上去。“归根结底还是得感谢你们农商行啊,有了资金,经营才能转动起来,说真的,‘政银担’真是好!”章老板深有感触地说。

近日,金华农商银行系统在兰溪开展“喜迎二十大 见证新变化”新闻采风活动。活动中,来自金华八家农商行的宣传员先后前往鸿鹏生态、园梦家庭农场、王家村进行采风,全方位了解“政银担”创新试点项目给农民生活、农村产业、农村面貌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兰溪,有一批像章锦标那样一直从事水稻种植的大户,他们有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但是由于资金有限,没有足值有效的担保进行融资,无法新增加工生产线和设备,生产规模一直上不去。为了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困局,兰溪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省级政策性农担平台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农担公司),引入地方政府部门资源及财政资金支持,围绕本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采用共建基层农担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风险池等方式,着力构建起“政银担合作、省市(县)协同”的金融支农服务和风险分散机制(简称政银担创新试点项目),共同为本市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型农业主体提供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降门槛、简手续的农业信贷担保服务,使潜力产业与强势资本实现有效对接,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进乡村、进基层。

为强化风控,兰溪农商银行成立了客户经理、专业审查审批人、风险经理等人员组成风险调研小组,深入进行调研,提炼行之有效的风控措施。“政银担”贷款开始推广时,许多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为加速业务推广,兰溪农商银行积极对接政府部门,获得涉农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种养大户名单,由客户经理进行逐户宣传。同时,在全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会上,通过对申请贷款的客户现场授信的方式,打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获得贷款的怀疑。

为提高农担贷款审批效率,兰溪农商银行对于“政银担”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对于上报的贷款,快则1个工作日,最多不超过3个工作日便可完成,大大缩短了信贷审批的时间和流程,不再耽误农时,让“快”变成“政银担”贷款的一种常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截至目前,“政银担”创新试点项目已累计为兰溪44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4596.4万元,有效支持了兰溪粮食生产加工、畜牧水产养殖、乡村休闲民宿项目等产业的发展。

接下来,兰溪农商银行将牢牢坚持政策性担保的定位,深化“政银担”合作,创新农业信贷担保产品,精准滴灌,有效满足农业多样性、多层次、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政银担”协同支农的政策叠加效应,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农担智慧和农担力量!

杨晔炜

“政银担”

助力百姓“蟹”手共富

秋风起,螃蟹肥。一大早,在兰溪市柳塘村的兰江蟹养殖基地,工人们在池塘边忙着捕蟹、选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这种比阳澄湖大闸蟹身价还高的兰江蟹,曾让“蟹仙”李渔发出“终生不能忘之”的感慨。

然而,兰溪“第一个吃螃蟹”的孙华斌在水塘试养兰江蟹的过程中却颇有一番波折。“2017年年底,我承包了70亩水塘作为试养基地,蟹苗是水务局从上海崇明买回来的,我也专门跑到江苏学习养蟹经验……”可是,由于不熟习性、缺少技术、不通销路等原因,孙华斌说,他的第一次养蟹之旅以亏本告终。

转机出现在2020年,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积累了一定养殖经验的“孙华斌”们,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兰江蟹转型升级战。信贷支持、财政补贴、技术指导……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不仅让养殖户们扭亏为盈,还打响了“兰江蟹”品牌。“我是第一批受益的‘政银担’贷款户,农商行的支持让我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如今,孙华斌的养殖面积扩建到了400多亩,并带动兰溪发展起兰江蟹养殖7000余亩。

而“稻渔共生”种养模式的成功,则让园梦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章锦标圆了自己的稻香梦。12年前,作为当地种粮大户的他,在兰溪市渔政站的组织下,前往德清参观学习。回来后,他便研究起了在德清看到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一开始在水田投放的红鲤鱼和泥鳅,都失败了,第三年我尝试养稻鳖,才逐渐摸出了门道”。现在,园梦农场的稻渔共生模式,已成熟应用于螃蟹、鲫鱼、小龙虾等多个渔业品种,实现了百斤“渔”、千斤粮、万元钱。章老板又开始规划起了下一个农旅梦,“多亏了党的好政策!今年,我用农商银行申请的200万‘政银担’贷款,在原来500亩土地流转面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300亩,我不仅要让大家体验捉稻蟹、捕稻鱼、扎稻草人的乡村野趣,还要让大家来稻田办婚礼、听音乐会……”

这项让兰溪农民群众争相称道的贷款项目,是一项政银担合作、省市县协同的基层农担服务机制,当地农业产业通过“政银担”项目获得免抵押、低费率、简手续的信贷资金扶持,从传统农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农业转型,再升级到现代化智慧生态农业,实现了破茧蝶变。

黄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