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第02版:要闻

联盟持续发力 数字提质赋能

兰溪以“一颗杨梅”串起共富产业链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天上午,走进位于兰溪市马涧镇的七星山名果庄园,只见在郁郁葱葱的杨梅树上空,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低空来回穿梭飞行作业,整个过程有序高效。

在手机上点一点,大棚可以自动卷膜,棚里的喷灌系统自动喷水,还实时反馈棚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数据……种植户汤友贵几年前开始布局“科技杨梅”,他告诉记者,靠“数”生产,自家的杨梅产量、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上市期间,“荸荠”杨梅能卖到每公斤100元,“东魁”精品杨梅甚至达到每公斤240元。

作为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兰溪现有杨梅种植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达3.6万吨,总产值4亿元以上。成立“梅红天下”联盟以来,推广智能大棚种植技术、更新改造柏社乡下蒋坞杨梅衰弱果园、试验四维杨梅大棚补光项目、开展无人机飞防、研发杨梅贮藏物流保鲜技术……兰溪杨梅产业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杨梅有“一日味变、两日色变、三日全变”的特性。如何最大限度锁住杨梅的“鲜”,是梅农关心的焦点问题。兰溪奉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陶奉源通过与省农科院合作,依托全程冷轧工艺,研发出了杨梅汁生产技术,把汁多酸甜的鲜果变为一年四季都能品尝的杨梅汁、杨梅酒、杨梅酥等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拓展产业增效新空间。

为进一步擦亮兰溪“杨梅名片”,今年,市农业农村局与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利用自行研发的预冷技术,把杨梅的温度骤降至5摄氏度左右,使其进入“睡眠状态”后,再通过车载冷柜、冷链物流等技术设备进行干线运输,让距离4800余公里外的新疆人民,也能品尝到兰溪杨梅的“鲜”。

“梅”好兰溪杨梅产业大脑应用亮相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平台数据仓现已汇聚全产业链数据193类200余万条,实现浙农码赋码1.28万个;小程序“e兰茗果”围绕杨梅生产端应用,从“种好果”“办好事”“服好务”等方面为果农提供生产管理帮助;6月份,杨梅兰溪综合指数第一批发布了大棚“荸荠种”49个样品的品质指数和安全指数,对指导规范农户生产、杨梅品质提升及品牌打造具有重要作用……

兰溪通过数据集成、服务集成、监管集成,对杨梅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方面实施数字化培育、监管、推广,推动杨梅产业迭代升级,以一颗小小的杨梅串起共富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