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关注天气 适时增减衣服
霜降之后注意健脾养胃
记者 蒋宇欣
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本周到来,这意味着天气将由凉爽转向寒冷。那么霜降之后,我们在饮食起居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霜降”是二四节气中第一个提到“霜”的节气。天气逐渐变冷,身体局部保暖不当或人体为适应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陈代谢,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人,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一定要坚持医生的指导治疗,避免服用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药物。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在饮食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秋燥渐重,此时易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等秋燥症状,可多食些润燥养肺、健脾养阴的食物,萝卜、秋梨、百合、蜂蜜、淮山药、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此外,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
起居方面,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搓揉鼻翼两侧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爱美的女性朋友们尤其要注意脚踝保暖,不要再穿裸露脚踝的鞋子或者薄袜,以免足部受凉。可在睡前用热水洗脚,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阴、足三阳经起止的地方,热水泡脚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还能缓解一天的疲劳。晚秋时节,入夜后天气寒凉,因此入睡前一定要检查室内的窗户是否关好,不要像初秋时一样开窗而眠。若因窗子没有关好而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常常会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症,若风邪侵入面部神经,还可能出现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症。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另外,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及时关注天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