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第08版:学在兰溪

经常当面数落、父母关系紧张……

孩子的专注力是如何被破坏的?

上了小学之后,儿童的注意力就成了家长们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实则不然。对一件事能够专注是人类的本能,这种自然而然的注意力每个孩子都有,但为什么孩子还会注意力不集中呢?很有可能,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破坏掉了。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出去吃饭,隔壁桌有一个妈妈不停地在亲戚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早晨起来穿衣服拖拉、书包很乱,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不听妈妈的话……虽然女儿当时就坐在旁边,但就好像没有听到一样,自顾自地玩着手里的手机游戏。

这跟注意力有什么关系吗?其实,部分儿童在面对长期持续的严苛环境时,他会选择遁入内在的精神世界,或者在想象中“魂游九天”,在幻想的层面掌控自己的生活,追寻自由,逃离当下痛苦的环境。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管教,但这个管教不是正面的,而是非常窒息的管教,甚至会制造很多愤怒、恐惧,还有屈辱的感觉。

还有一些父母自身关系比较紧张,经常在家里互相攻击对方,甚至有暴力行为等。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么,他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人际关系中的压力,都会下意识产生要逃离的想法。这种逃离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心不在焉。但是,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缺失,他们没有办法识别孩子在当下的逃离是他们的自我保护,反而会强制打断这种心不在焉,要求孩子回到当下的冲突里,最后演变成“你逃我追”的恶性循环。

所以有时候,孩子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实质上是父母和孩子日常关系出现了问题。其实生命的早期,注意力的发展存在奇点。当孩子处于婴儿期,感觉到养育人不在身边的时候,会吮吸手指或者抱住玩具,安抚自己,他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创造性地来缓解看不到妈妈而产生的焦虑感。而作为照料者,回到婴儿身边去抱抱他,满足他的各种需要,就可以缓解宝宝此前产生的焦虑。这样会逐渐形成婴儿内在拥有自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格。它会让孩子不用刻板地遵守某种理论或者权威的指导,形成独特的创造性。具体说来,拿出本子,数学作业先做好,或者语文作业先做好,孩子自己会产生这样一种判断力,他有自己的直觉,下一步应该怎么去操作,这是从某种模糊的人格到内在核心人格成型之后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所以注意力是一种本能,它本来是应该自然而然的存在。

出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有耐心,可以先尝试后退一步,让孩子在一些小事情上自己做决定,在这些小事情上孩子会享受到“完成感”。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反馈,比如决定玩具要摆放在哪儿、谁来做家务、怎样过周末等。让孩子感觉到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好玩的、可以自己做主的部分。安全的创作思考和犯错都没有关系,他的注意力有可以安放的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作为家长,自己人格的不断成长,也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记者 祝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