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全力打造“黄金急救圈”
10所学校有了自动体外除颤仪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日前,一批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兰溪第一中学、第五中学、第三中学等10所学校投用,填补了校园AED急救设施的空白。
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完成后,兰溪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向配置点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仪器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心肺复苏培训,确保自动体外除颤仪在紧急时刻能够发挥“救命神器”作用。
长期以来,AED被认为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院前急救设备。作为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AED能够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它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据业内专家介绍,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AED除颤再进行按压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能提升到53.5%,比徒手心肺复苏高出三倍。
“每一个生命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卫华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兰溪分别在市区学校、医疗机构、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投放AED,截至今年10月,共完成了99台AED的安装,今年累计为8705人进行了救护员和基础心肺复苏法、AED操作方法培训。
抢救病人,时间就是生命。近年来,兰溪积极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合理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改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使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进一步规范,逐步实现金兰同城化、共建都市区市县急救一体化。
“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的标准,全市现有救护车辆20辆,其中负压式救护车8辆;建设了1个配备洗消区的急救站;形成了包括10个急救站点的120急救网络。同时,省市县三级信息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兰溪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通信科科长徐凌告诉记者,目前,兰溪已实现城区服务半径不超过3.5公里,乡村服务半径8至10公里;平均出车时间达1分47秒,优于规定的3分钟出车,切实满足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需求。
接下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将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网络体系,规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确保生命通道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