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幸福“夕阳红”
兰溪建设“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围绕‘家门口养老’这一话题,有什么建议大伙儿尽管提。”昨天上午10时,兰溪市兰江街道青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该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晓飞与10多名居民代表,围坐一圈聊养老。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啊,让我们老人有了‘老有所去、老有所娱’的好去处。”徐舍妹老人在闲暇时喜欢到养老服务中心“娱乐”一下,中心的按摩室十分受老人欢迎,不仅能缓解疲劳,也让身心得到放松。
“可不光是硬件设施,中心的服务也好。在这里吃饭,又便宜又好吃。”蒋大伯来这里吃饭有一个多月了,他说,吃饭本是平常小事,对近80岁高龄的他来说却是大问题,自己在家做饭很不方便。自从有了中心食堂,吃饭的问题便不再是烦恼。“就是年纪大了,牙口不太好,希望米饭能蒸得软一点。”蒋大伯笑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老旧小区改造后,路平整了,空间也大了,但是老年人文体活动少了一点。”徐凤梧在青松社区生活了30多年,社区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在座谈会上,她针对老年人活动较少、未来社区建设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绿化该增补了”“菜品花样希望能多一些”“建议小区内增设乒乓球桌”……大家敞开心扉,你一言我一语,表达需求和感受。
青松社区共有居民1061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786人,80岁以上323人,家门口养老一直是社区最关注的问题。今年10月,全省首批300个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场景名单正式公布,青松社区通过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场景验收。
如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了该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在这里,社区老人只需花两元钱,就能在老年食堂吃到一荤两素的可口饭菜。不仅如此,该中心还设立了爱夕服务室、医疗服务站、康复室等,既满足老人社交、娱乐活动需求,也为老人提供日间一般性照护等服务,打通老人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营,前来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诸如现有场地较小、食堂部分菜品不合胃口、配送时间较晚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伙儿说的我都记在本上,也放在心里了,社区一定尽快落实。”张晓飞边听边记录,座谈会一结束,她顾不上吃饭,就将收集到的问题系统整理,第一时间赶到红梅邨,一方面查看新食堂的改造进度,另一方面把居民提出的问题,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机构工作人员沟通。
“增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次数”“适时开展健康大讲堂”……在张晓飞的工作簿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地罗列着一个个老年群体提出的共性问题,每完成一项及时跟踪销号,确保每个建议落实落地、有所回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人享有基本老年服务。这让青松社区全体干部对做好“家门口”的养老事业充满了信心。
眼下,青松社区的未来社区改造项目即将启动,改造将根植青松社区文化内涵,围绕“一老一小”需求,完善党建智治体系、运营服务,聚焦育儿友好和老年友好,构建“年老有依、年幼有育、邻里有爱、生活有味”的四有创新生活社区。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服务好‘一老一幼’,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更要关注这类群体,让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上升,这才是未来社区改造的最大意义。”张晓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