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 

第03版:民生

“四脚怪鱼”义乌小鲵首次现身兰溪

它是我国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唐金生 导报讯 近日,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实施,在兰溪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调查人员在横溪镇的一处小水坑发现了一有尾目的两栖动物,经鉴定为义乌小鲵。 据了解,义乌小鲵为我国珍稀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1985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专家蔡春抹首次发现于义乌市大陈镇的一处深山中,因此被命名为“义乌小鲵”。因其古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及奇特的外形,义乌小鲵被称为神秘的“四脚怪鱼”。 发现日的3天后,调查团队又在横溪镇另一个村庄发现了两个义乌小鲵繁殖坑,并记录到122对卵袋和若干成体。经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专家确认,本次发现的义乌小鲵为兰溪新纪录,大量卵袋出现也表明兰溪的义乌小鲵种群较为稳定。 据浙江师范大学郑荣泉团队的研究成果,义乌、浦江已知的义乌小鲵分布点、繁殖坑中有数个紧邻兰溪东北部,且该区域基本为低山丘陵,无明显地理阻隔,发现义乌小鲵在情理之中。随着调查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入,相信后续该区域会发现更多义乌小鲵的踪迹。 据相关资料显示,几乎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小鲵都是喜冷凉的高海拔沼泽物种,而义乌小鲵却生活在低海拔地区,这意味着它们要面临更恶劣的气候、更强的人为干扰。在其他地区的调查中,一些曾经发现的繁殖坑已经没有义乌小鲵在繁殖,有的繁殖坑甚至被村民占用并改造为禽舍。尽管一些撂荒的耕地也有义乌小鲵活动,但总体而言,垦荒种植、开发活动对义乌小鲵造成的干扰是不容忽视的,其生存现状依旧严峻。 在此呼吁广大群众,主动关注、了解身边的野生动物,尽可能不去干扰它们,形成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