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化解码赋能——
我心中的兰溪新时代人文精神
编者按:“兰溪市新时代人文精神”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市范围开展,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强化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及发展紧迫感,形成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的目标共识,解码赋能千年文化,彰显新时代“文雅兰溪”人文精神的魅力,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展现兰溪市对外宣传新形象,在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中展现兰溪担当。开设《我心中的兰溪新时代人文精神》专栏,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掀起人人建言献策的热潮。活动热线电话:0579-88899620,电子信箱:lxxsdrwjsdtl@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谈谈李渔的人文精神
◇ 陈兴兵
新时代兰溪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呢?
我想得从兰溪的历史深处去找,从兰溪的一代代名人身上去找,从兰溪的各行各业里去找,从每一个老百姓身上去找,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是兰溪人文精神的诠释与践行。我建议在整个兰溪人文精神的大框架下,还要有范浚、金履祥、章枫山等每一位名人的人文精神解码,要有农业、工业、教育、文旅、医卫等每一个行业的人文精神解码,要有商埠文化、戏曲文化、药帮文化等特色地标的人文精神解码,要有诸葛、游埠、梅江等各个乡镇街道的区域人文精神解码,要有纺织、建材、新能源等各个工业版块里的人文精神解码,这样从每一个毛细血管里提取出来的人文精神解码基因,最终提炼出来的人文精神才是最能体现兰溪骨子里的基因实质。
那么,我先来聊一聊李渔的人文精神。我想以李渔的五个心来引出他五个方面的人文精神:
豪放之心——创新的开拓精神
李渔最为典型的就是生性豪放,具有创新的开拓精神。
李渔从小家境贫寒,世代布衣,一直到了父亲手上,算是外出打工,开了一家小药店。那时候家里三个儿子都还是只会张口不会动手,李渔的哥哥又是个老实人,打个算盘都不熟练。
那时候兰溪人开的药房里一直都挂着“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这副对联,童叟无欺,不卖假药,不乱涨价,所以一年到头也无非是混口饭吃。
在这样传统规矩的家庭里,李渔的血液里却偏偏流淌着不妥协、不从命的开拓基因。他从小就有着一种叛逆的精神和反向思维的习惯,凡事爱问为什么,打破沙锅追到底。爱交朋友,交真朋友,“四方结客知己遍,相见先问有仇无”。
别人都教育孩子不要班门弄斧,他却偏说“莫道班门难弄斧,正是雷门堪击鼓”。谁说不能在关羽老爷面前耍大刀,跟高手过招才会进步啊。
他有一次从汤溪带回来一只小老虎,却不料沿途前来观瞻的人络绎不绝,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都要来看看老虎的威容。
由此李渔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文章还是产品,一定要有创新,跟别人的不一样,还要稀奇、罕见,这样才会有流量、有市场。他要求自己的文章一戒剽窃陈言,二戒网罗旧集,三戒支离补凑,惟新惟实,如果有谁发现他有抄袭模仿之处,可以“买一赔十”,对自己的作品专利一诺千斤。
清静之心——豁达的乐观精神
许多人都知道李渔在老家建过一座凉亭叫且停亭,因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而闻名遐迩,连于丹也曾撰文点赞。
做人不要走着走着就把自己走丢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搞不清楚,为了一味追求名利,却忘了初心也迷茫未来。
李渔能时时保持内心的清静,不被名利所迷惑,任外面风雨飘摇,我依然岿然不动,坚如磐石。李渔善于反思,对于自己人生紧要处能及时调整思路,重新规划。所以他无论处于顺境逆境,都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格局。
他在乡试落榜后,连着五天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撑着小舟,在西湖深处对着浩瀚的夜空和洁白的月光,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及时调整落榜心态。
在清兵入关后,他隐居乡野三年整,自誉“山中宰相”。村里让他当祠堂总理,他却不拿一分工资,带领村民寻找共同富裕之路。
他从不受钱财等身外之物所诱惑,为自己心上筑起一道抵制诱惑的防腐之墙。在别人看来最为艰难的三年隐居生涯中,他却保持着一颗清静之心,把自己的人生规划再一次地进行调整,重新再出发。
他一生只写喜剧不写悲剧,在他的舞台上,永远只有人民,他坚持把快乐献给观众,把苦难留给自己。
警惕之心——务实的践行精神
李渔称自己写文章写戏除了贴补家用之外,一期点缀太平、二期崇尚俭朴、三期规正风俗、四期警惕人心。这里的警惕之心一是警惕自己,不要狂妄自大,一出名便忘了自己是谁。二是警惕别人,借助花花草草,借助戏曲小说,把一些浅白的道理说给老百姓听。
对李渔来说,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秉承了婺学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精神。李渔从来不说空话、假话、大话,自己没实践过的东西,也从不推荐给别人。
所以,为了不断地实践,李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分天下,几遍其二”,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创新。但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人生战略,穿什么鞋走什么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符合实际,贴近生活。
闲适之心——从容的仁爱精神
都说李渔是一种慢生活,有戏有味,有情有调。而实际上李渔一生跑遍大半个中国,留下五百多万字的作品,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而李渔完成了。
他的这种“慢”是有张有驰、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运筹帷幄。
李渔主张要有仁爱之心,世间的万事万物、一草一木皆有灵性,切切不能破坏生态的平衡。他从来不吃狗肉、牛肉,对这些与人类有灵性之物他备爱有加;他园内从不植盆中景,不养笼中鸟,觉得这是对自由天性的一种扭曲;他主张“睡眼先睡心”,心中无亏欠,不怕鬼敲门,只有自己不做亏心事、不内卷、不焦躁,遍施仁爱之心,做好人,成好事,你才能天天睡个安稳觉。
金履祥说“寻恰好处,存敬畏心”,只要你能找到那个平衡的点,这做起事来自然就应付自如,身累而心不烦,人忙而步不乱,李渔也恰恰是一脉相承的。
传世之心——奋斗的革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期间第一次来兰溪芥子园,就称兰溪有眼光,并嘱托要把李渔的文化挖掘好,传承好。在2014年全国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引用了李渔的一句话,“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李渔所写的500万字作品中,偏偏选了这一句,可谓经典,用之天下皆可当。
正因为李渔的大眼光、大视野、大格局,所以才会有传世佳作。这样的传世佳作要靠扎实的功底、朴实的作风一点点积累而成,靠撸起袖子奋斗出来的。
就以《芥子园画谱》为例,原本只是几张样稿,李渔却以精明的领悟力、精准的判断力和精细的执行力,成就了美术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李渔这个家那个家,但每一个家都不是李渔的故意为之,而是他每做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成为行内经典。
故此,学习李渔精神,争做“五心”之人。
兰溪商埠文化精神品格溯源
◇ 邱薇 房瑞丽
兰溪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三江之汇,六水之腰,七省通衢”的美誉,是浙江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咸亨五年(674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兰溪因水而生,因水绵延数千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基因深刻地蕴藏在与水共生的商埠文化之中,流淌在每一个兰溪人的血液中,经久不息,支撑着整座城市的繁荣兴旺。
追溯兰溪商埠文化的历史,无不令人感叹这座城市顽强的生命力。兰溪商埠文化于北宋时初具雏形,在南宋和元代进一步发展,直至明清时期繁荣兴盛,这里沿江曾建有36个码头,堪为金衢盆地物流之中枢,浙中商贸之门户。民国时期,兰溪依旧是浙江省七大商埠之一,也是浙中的商业中心,影响力颇高。彼时,无论白天黑夜,人头攒动,千帆竞过,有“白昼沿江帆樯林立,码头人声鼎沸,商贾云集。夜晚城厢灯火辉煌,沿江花舫,城弄茶肆,笙歌不绝”的热闹场面,足见当世之繁华。自唐建县以来,兰溪凭借着天然的地理位置和水运优势,在几百年间一直是浙中的商品集散要地,市廛密集,行店众多,商品贸易发达。如今的兰江水依旧,人来车往,书写着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篇章。
兰溪商埠文化的繁荣,不仅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水运条件,更仰赖于兰溪人历经百年塑造的人文精神密码。兰溪人凭借着天然的水运条件,发展水陆商贸业,懂得创新求变,拒绝一味地固守现状,使得悠久的商埠文化绵延至今。他们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脉资源,在乱世中求变通,不仅积极地修建星罗棋布的码头和渡口,为当地水上贸易提供便利;还修筑了服务于陆上商业活动的客栈、货店、会馆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开展贸易甚至寓居,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商埠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精神内核在于兰溪人求新求变,不畏艰难的特性,他们面对时代的洪流始终临危不惧,坚信“变则通,通则久”的信念,有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追溯历史,兰溪是一个移民城市,大多数人是由北向南迁移而来,且历代皆有迁居者。历史上的动乱催生了此起彼伏的移民潮,南北人口的交织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这里人文荟萃,历朝历代迁入的大姓中涌现了诸多历史文化名人,不仅有胡应麟、李渔、曹聚仁等文学大家,还有开“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的著名理学家范浚,以及成就浙学中坚的仁山先生金履祥,他们在结合婺州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闻道并重、六经与子史并重的治学之风,造就了浙学笃实严谨的学风,也成就了兰溪人务实求真的文化品格。浓厚的人文气息为兰溪商埠文化积淀了深层的文化基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并且逐渐形成了蕴含着兰溪人文特质的精神内核。
据历史考证,兰溪曾与众多商帮有过贸易往来,其中有数量庞大的义乌商人,资产雄厚、影响力大的徽商,还有永康商人和东阳商人等。兰溪凭借特殊的地域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旅兰商人在此定居创业,也因此形成了不同商业文化的碰撞融合。这既造就了商埠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商埠文化的产生,形成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崇文重商、义利并举的商业文化精神。我们从当今的兰溪企业家身上仍可以窥见这种精神内核的延续——坚韧、创新、诚信、担当。他们作为兰溪这座城市的一个群体,骨子里流淌的文化基因,身上承载的精神,就是兰溪精神内核的一部分。这种精神蕴含着开放自由,务实创新的特质,在斗转星移间造就了兰溪举世闻名的古商埠文化,现存的商行、会所和码头、渡口等商埠遗址就是见证兰溪人精神内核的活化石。
商埠文化之所以繁荣千年,与兰溪人身上的精神特质是分不开的。这种内在基因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兰溪人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敢于抓住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为兰溪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兰溪历经千年的兴衰沉浮,在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发展中更应该力争上游、勇立潮头,延续千年商埠文化的精神内蕴,使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