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建设成效 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贡献兰溪力量
——兰溪代表团热议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
本版文字 记者 蒋宇欣 陈志恒 成 超 本版图片 丁 成
连日来,参加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兰溪代表团代表,认真审议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职尽责,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贡献兰溪力量。
阎寿根代表:邢志宏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是一份聚人心、提信心、强信心的好报告。
兰溪要围绕“实干争先、再创辉煌”总目标,紧抓自身定位这个关键,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全力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金华篇章贡献兰溪力量。要聚焦工业这一重头戏,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增强发展动能。要聚焦金义主轴牵引,积极争取有利因素,从交通、产业等融入到金华“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中去,更好展现兰溪风采。
周剑敏代表: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主题突出、举措有力,体现了改革的精神、为民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是一份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报告。
过去一年,兰溪发展势头良好、亮点工作纷呈、突破性成绩很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接下来,建议兰溪市委、市政府要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谋深抓实交通发展,为兰溪打造“新时代典型工业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要重视人才工作,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体系,构建多元引才渠道,推动人才成果转化,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确保高素质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章树根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干货满满、振奋人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要靠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靠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希望相关部门持续优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尤其是突破阻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缺空间、缺配套、缺要素、缺服务等瓶颈,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支持,让中小微企业在爬坡过坎中吃上定心丸,提振发展信心。同时,以法撑腰,以服务鼓劲,引导中小微企业创新成长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巨人”、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
张响珍代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希望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计划,特别是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数量众多、良莠不均等情况,建议加强0至3岁早教机构规范化管理,推进早教行业专业、有序、健康发展。
孙志莲代表:报告提出,要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落实各级减负降本政策。这让我们印象深刻又无比暖心。建议加大民营企业发展力度,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通过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建立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深化管理服务标准,有效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升级版“小微产业园”,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哲仙代表: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巩固脱贫成果,提升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建议要努力抓好两件事:一是建立健全独居老人数字化系统,为独居老人群体配置电子智能手环,有效监测老年人生理健康、日常出行、餐饮等情况,全方位掌握独居老人的生活情况,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的幸福感。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激励保障,加强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和招引力度,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乡村医生队伍。
赵仲君代表:报告主题鲜明、布局宏大、理念新颖,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是一份求真务实的好报告。建议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崛起,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发挥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关键要素的支撑与配套作用,支持引导创新发展。同时,不断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胡芳代表:近年来,煤炭等发电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用能成本急剧攀升,2022年电力市场化改革打破电网企业“统购统销”模式,售电公司也进入了市场。建议政府部门建立全流程市场监管体系,监管规范售电公司的运营,帮助企业节能降耗,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沈文忠代表:报告指出,要做好“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后半篇文章,“让农业更有甜头”。加大土地整治力度,盘活“沉睡”资源,释放耕地活力尤为重要。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研,摸清抛荒耕地的实际情况,在后续土地整治的谋划实施中,因地制宜,采取调整区块范围、提升基础设施、改善耕作条件等方式,切实做到良田的连片整治,为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引进、农业产业工人团体孵化打好基础。
郑寨生代表:一直以来,兰溪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水稻、蔬菜、水果等种植走在全省前列,建议兰溪依托现有农业基础,主导特色农产品发展。聚焦名特优水果,借鉴外地经验做法,挖掘历史文化,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打生态特色品牌,通过美食旅游带动,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发挥好乡贤作用,把项目带回来、农产品远传出去,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金虹代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工人是关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并监督企业开展技能评价并落实待遇,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工人的技能等级层次;建立技术工人深化学习体制,每年给予不少于15天的脱产带薪专项技能深化学习;加强优秀技术工人服务保障,设立高技能人才服务窗口,帮助解决高技能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需求;提高技术工人政治待遇,增加他们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重,让他们有机会从自身角度发声。
章霞代表:打造“家门口的好去处”,以满足市民15分钟生活圈需求,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建议充分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提炼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文旅符号,打造有特色的“好去处”;充分考虑居民需要和社区参与,挖掘市民身边的城市“微空间”,打造有温度的“好去处”;充分考虑市民的感受度,结合城市功能的微更新,打造多功能的“好去处”;大力拓展“婺州城市考古”本地游的金华春秋旅游,让更多游客以多种方式触摸这座城市的脉搏和温度。
杨志良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实事求是、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文风朴实,是一个添动力、增实力、聚合力的好报告。建议要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打造人才集聚的最优生态,在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服务机制上要有突破性创新举措,重视柔性引才,做大人才基本盘。
钱静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工作高度概括、数据详实全面,制定目标催人奋进、措施务实有力,政治站位高、主题主线明,是一个务实求真、开拓创新、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建议要聚焦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崛起,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企业主体提能升级。要推动招商引资落地见效,全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邹德文代表: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代表,关注着农村的方方面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议要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和监督力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守好粮食安全底线;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根据农村实际出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
邵孝春代表:近几年,金华依托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推行的“无证明城市”改革工作,得到了群众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电子证照应用还存在提升空间。建议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电子证照等方面配套制度,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办事服务,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亮证流程,实现免交实体证照。公安部门在电子身份证和电子驾驶证应用方面,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业务场景优先使用电子证照,建议改革办、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切实解决银行通过电子证照共享方式查询、核验企业办事所需信息的,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实体证照或纸质材料,切实为企业降成本、增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