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0日 

第07版:万象

“路修出来,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可以走”

七旬老人挑担卖鱼干,赚的钱用来修路

寒假回到久别的老家,今年读大三的小叶同学怎么都没想到老家老房子门口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居然和自己的爷爷有关。

至少百米的长路,原来是条坑坑洼洼的“野路”,雨天走过必然是一裤腿的泥,晴天也会扬起一脚的尘土,现在变成了干净的水泥马路,路边上还有了护栏。“我家人都没有买车,这条路就是我爷爷为了方便大家修的。爷爷一辈子勤劳节俭,修路的钱是他挑着菜篮子卖鱼干一点点赚出来的,真的太了不起了!”小叶说起自己的爷爷,满满都是自豪。

深山里修路要雇挖机平路,

叶爷爷不仅出钱还出了力

小叶的爷爷叶志丰今年75岁,是丽水青田北山镇半岭村人,这条让孙辈自豪的路就修在老家半岭村。

村子位于群山深处,从青田开车去半岭村至少也要1个半小时,“我家没有车,要坐公交车,或者让亲戚接送,所以回老家其实挺麻烦的,我都三年没有去过老家了,今年回老家过年,看到门口的路不一样了,才知道爷爷做了这么牛的一件事。”小叶说。

这条路有多长,修了多久,叶爷爷也说不清。“路多长,没有算过呀。就是从大路通到我们村里最里面一户人家,大概200~300米呀,具体我没有算过。”

“花了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呀。就是卡里花钱,没有了,钱不够了我就取出来,添一点,没有算过呀。”叶志丰说,大概是8~10万元,他估算了一个大概,具体的他不知道,也没算过,“不是我一个人的钱,还有村里住的一个侄子也出了几千元钱的,这个你一定要帮我写上的。”

“我们住在山上,山是石头山,原来路上有很多大石头,戳出来一个角一个角的,坑坑洼洼不平的。”叶爷爷说,修路一定是大挖机先来“开路”的。在修路的账单里,他唯一记得的一笔账就来自挖机,“大挖机贵呀,雇一天要2000~3000元。”等挖机把大石头挖走或者磨平后,能自己干的活就自己干,叶爷爷和还住在村里的人,都出了力。

修路的钱是他挑着担子卖鱼干赚出来的

叶志丰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是山里的普通农民,老人家修路的钱,是前几年挑着菜篮子去卖鱼干,一点点攒出来的。

“我身体好的很,每天都要挑着篮子出去的。”叶爷爷说,青田是有名的侨乡,青田田鱼是本地特产,很多人回乡都喜欢买鱼干带走做礼物,所以疫情前,鱼干的生意还挺好的,“走20分钟就是个很大的菜场,我挑着鱼干去卖,每次大概能挑100斤,然后就等着客人来。”

叶爷爷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200多元,要是生意不好,一元钱赚不到的时候也有。修路的钱攒了多久,他也不知道,“一张卡里,生活费也支出的,这怎么算钱呢?算不出的。”

那现在卡里还剩多少钱,会担心养老吗?叶爷爷笑着说:“钱不好说嘞。养老不担心,政府给一点,我还有孩子呢,不够了,孩子会给的!”

其实,叶志丰的儿子辈基本都在国外,孙子辈有些在国外,有些年龄还小,自己家里没有一辆车,儿子孙子辈也很少住老家村里,修这么好的路,他回老家还是习惯走路,那么花这么多钱修这样一条路值得吗?

叶志丰笑得很豁达:“钱赚出来我也花不掉。路修出来,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可以走。”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