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5日 

第05版:寻味

文章导航

从源头到餐厅

追求原生态的食材本味

在兰溪人的餐桌上,大部分烹饪的菜肴中,都有猪肉的身影。尽管现在有了各种各样丰富的调味料,但有那么一群人追求的是猪肉的本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最生态的猪肉味道。

兰溪人何玲惠,一位90后茶艺师。半个多月前,她在兰荫路开了一家餐厅。在何玲惠眼里,这家餐厅,是她与朋友们坚持健康生态餐饮理念的基地。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就是出门吃东西,总是担心食材是否安全,蔬菜有没有农药,肉类会不会有激素。我们想,如果吃下去的东西不安全,那么就会导致很多慢性疾病。”何玲惠说,在喝茶的时候,与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发现很多朋友也有这个担忧。何不开一家生态健康的餐厅?这样的想法让她自己都觉得很大胆。“我虽然爱茶也爱美食,但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餐饮业,我们团队里面基本上没有做过餐饮。”

经过努力,何玲惠终于将想法付诸实践。一走进何玲惠的餐厅,便能见到随处可见的精致用心。落地窗将外面的光线透进来,木质的桌椅上摆放着酱料,还有一支半开未开的桃花。暗红色的墙壁烘托出别样的氛围,即便店内不开灯,也不会觉得暗。透过半身透明的玻璃,能看到师傅在厨房里做面点。

“我们团队好几个都是美术出身,对于餐饮美学很有讲究。而我是茶艺师,对细节很在意。这家店从设计到装修,每一处都精心考虑过。即便是每张木桌上的水壶,都很有质感。”何玲惠说,在装修期间,很多人过来看,都不可思议是做小吃的。

何玲惠说,店里的所有肉制品,都来自于生态跑山猪。这个猪,养在位于香溪镇的养殖基地里,是放养在山上的。每头猪,从过了保育期到出栏,要经过12个月。山猪吃的食物大部分来自于山上的植物,还有豆腐渣和玉米作为补充,喝的水是山里的水。可以说,猪肉从山上到餐桌上,都是绿色生态的。

店里最畅销的产品是肉包和红烧肉。蒸好的肉包在雾气蒸腾间,一口咬下,鲜美的汁液瞬间充斥整个口腔。趁热吃,细咀嚼,包子皮松软有劲,包裹着大块大块的山猪肉,肉粒感十足。包子的肉质更紧致、味更香。

红烧肉则与东坡肉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加入少量的水,用小火慢煮,煮够时间猪肉就会十分美味了。

开业半个多月以来,何玲惠的生态健康餐饮理念让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生意好的时候,一星期能消耗两头猪。”何玲惠说,跑山猪的肉烹饪时常要久一些,肉味更香。

傍晚,客人陆陆续续来到店内就餐,享受着生态跑山猪带来的美味。

记者 沈冰珂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