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回归
疫情远去,旅游业迎来新起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3年,旅游业向着春天,再出发。
旅游业属于流量经济,是一个高度依赖人口流动的行业。3年疫情对国内的旅游文化行业造成了较大冲击,旅游服务人员大量流失,不少“熟练工”都转型了。随着市场回暖,一时间,导游成了“香饽饽”。那么,作为旅游接待工作的主体,导游这一群体现状如何?
小汤:春节后就开始忙碌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复苏,兰溪人小汤从过完春节起,就一直忙碌到现在。小汤在旅游行业10多年了,目前在杭州的一家旅游公司上班,从事计调岗位。用她的话说,这两个月以来,把去年一年的活都干完了。“二三月份天气好,像学生团、老年团挺多的,忙都忙不过来。”小汤说,她的工作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方案设计、成本报价,然后再对航空公司、酒店、景点等进行一些筛选,等客户满意方案以后,再与导游进行对接,最后是成团出行。“所有行程中涉及到的车队、门票、机票等都由我们弄好,虽然我不用出门,但整个行程安排,很多细节方面都需要我策划,真的忙啊。”小汤说。
回想起疫情三年,小汤知道很多旅行社的日子都很难过,特别是做出境游的旅行社和省外游的地接社,很多从事导游行业的人都转行了。“我们公司相对来说会好一点,我们的业务主要是针对事业单位的疗休养,还有老年团,这个相对比较稳定,但也有不少同事转行了。”小汤说,能坚守下来真的不简单。今年,旅游市场回暖,但并不是所有旅行社都很忙,像出境的话还没有以前那么火爆,还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我能感觉到整个旅游形势还蛮好的,对将来挺有信心。”小汤说。
季红:20多个导游全在外面跑
不仅是杭州,兰溪的旅游业也是日渐火热。兰溪百姓旅行社的季红告诉记者,她在旅游行业13年了,感觉到今年3月份出行的老年团特别集中。季红说:“我记得去年3月份很空,我们都放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假。今年3月份特别忙碌,这可能跟景点推出优惠活动有关,老年人来报名挺多的。以前也会有,但和现在这样三四月份出游的不多。”
“我们旅行社有20多个导游,全部在外面了。”季红说,相当于今年比前两年加起来还要忙。季红已经预见到,接下来的工作肯定满满当当:5~11月疗休养,10~11月秋季研学。
疫情这三年,人们的出游方式、消费习惯、旅游产业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家逐渐从“观光式”转变为“体验式”,对服务细节要求多了。“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热门景点‘打卡’,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休闲放松成为旅行目的。”季红说,市场的新变化,对旅行社和导游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唯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守住阵地持续发展。”
婷婷:旅游业迎来新起点
最近,婷婷又成了大忙人,带团的工作已经排到月底。熟悉的忙碌状态回来了,她感到充实且安心。
婷婷是导游专业出身,2000年就考出导游证,在这行已经干了20多年。她原先是旅行社的专职导游,为了多点时间照顾上学的孩子,她在2019年辞职,改做兼职导游。工作内容差不多,就是自由度提高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接不接团。
没想到,做兼职导游不久,就遭遇旅游业“寒冬”。面对这样的处境,婷婷曾想过转行。有段时间,她做起保险业务员,业绩还不错。但她深思熟虑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做下去,而是坚持老本行。“隔行如隔山,我在保险行业毕竟是新手,怕辜负了顾客对我的信任。”婷婷说,她最喜欢的还是旅游行业,这么多年下来,国内线路基本走遍了,出境团也带过不少,熟门熟路,哪些地方有“坑”都知道,可以让游客尽量避开。
如今,旅游行业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春天。今年春节前,就有不少旅行社联系婷婷。“其实我正月初一就开工了,要做各项准备工作。”后来,婷婷又带团去了南京、海南等地。
“我们挺过来了,可以重新出发,这种感觉真好!”如今,旅游行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婷婷浑身充满干劲。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