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
杨佳威:为患者拓展生命的宽度
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师已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在病人的身体康复、协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迈开步子,大胆走,好的!”这是发生在兰溪市中医院康复科里的一幕,中风患者正在康复治疗师杨佳威的指导下缓慢地抬起下肢,一级一级地登上康复训练的阶梯。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杨佳威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门学科。虽然没有内科医生治病的“药到病除”,也没有外科手术的“刀光剑影”,但他在康复医学这条道路上,正在用自己的工作方式,改变着无数患者的生活能力,再次给予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希望。
精研技术 解除患者病痛
2016年,90后杨佳威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康复治疗师,并专注于神经康复方向。“临床可能赋予了一个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能赋予了一个生命的宽度。”杨佳威说,临床医生以治好人们的疾病为目的,但康复治疗师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身体恢复,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为目的,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一些有障碍存在的病人能最大限度恢复到日常生活中去。
和医院其它科室一样,康复科从上午8时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般每半小时治疗一个病人。如果来了新病人,康复治疗师就要询问患者的病情并给予康复评定,然后制定康复计划,并且为患者制定并预约好往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制定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给他做功能训练。
据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康复治疗师所面对的,大都是因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疾病导致偏瘫的患者,而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有近三分之一,这无疑大大增加治疗难度——除娴熟到位的康复治疗手段外,更要求治疗师们能有家人般的关爱与耐心。
在半个小时的治疗时间里,为保证疗效,又要尽力避免过度用力对患者造成疼痛,杨佳威经常要俯身站在床边,半弯着腰,根据患者的“提示”不断调整手劲力度,待圆满完成“任务”,浑身都有点僵硬,可他从未抱怨工作的辛苦。
除了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之外,杨佳威还会定期向家属介绍和宣传关于康复治疗的知识,“康复在治疗疾病时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康复要求病人和家属必须能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所以要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础的、正确的康复手法。”看着患者慢慢变好,人生也有了希望,杨佳威倍感欣慰。
在谈到和患者的关系时,杨佳威说:“更多是被感动的东西。”在他看来,每个患者的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因此,在他来到医院的第一天,他就时刻告诫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只有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换取患者的信任”。
优质服务 医人还需医“心”
康复治疗师,要医人更需医“心”。在杨佳威眼中,康复治疗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承担类似心理医生的角色,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绪。“好多患者来到医院后,由于对病情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很难配合治疗师的工作。”杨佳威说,这个时候,他就需要走进患者心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工作。
为了打消患者的顾虑,杨佳威每次到病房时,都会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的进度和恢复情况,帮其建立信心。随着身体的恢复,患者对他也有了足够的信任,情绪也好转了起来。“为了能让患者尽快康复,我们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让他积极配合治疗,每天陪他聊天,开导他,疏解抑郁情绪,树立恢复信心,帮助他做功能锻炼。有时也会觉得很疲惫,但能换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帮助患者取得很好的康复疗效,就觉得是值得的。”杨佳威说,作为康复治疗师,他希望每一个患者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每一天,患者的康复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我们的一点点,或许能挽救千千万。这会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更坚定。康复医学的范围很广,希望能够在这里认识更多的专家,学习更多的康复知识,减轻患者的病痛。”这是杨佳威的“初心”。同时,他也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加入这支队伍,为更多家庭送去希望。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