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7日 

第05版:观点

合力打击外卖“包装刺客”

■ 杨 任

近日,上海电视台某栏目报道了一个“18元的麻辣烫外卖,包装要近6元”的案例。针对类似的“包装刺客”问题,上海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应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外卖商家不应该“打闷包”收取包装费。不过,从现实来看,这个“锅”不应只由商家来背。

外卖包装费为什么会越来越高?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引流,外卖平台会经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而且还要抽取商家一定比例的销售额作为佣金,因此,入驻平台商家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由于直接给商品涨价可能导致消费者反感,于是商家“另辟蹊径”,从不包含在优惠活动中的包装费上寻求利润。可见,包装提价,是商家与平台博弈的结果——不过最终吃亏的,都是消费者。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无论什么理由,都不是商家随意加收包装费,把经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借口。要改变这一不合理现状,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出手,依法对此类强制交易行为及时纠偏;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根据不同餐饮类别,尽快研究制定更为合理的外卖打包费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各外卖平台在经营过程中也要寻求与商家、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构建一个公正公平的消费环境,以实现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