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02版:要闻

20万只本土蟹苗大范围回归

兰溪开展今年首次增殖放流活动

今年首次增值放流活动现场。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4月14日,兰溪开展今年首次增殖放流活动。与以往的增殖放流活动不同,本次增殖放流的蟹苗集中为兰溪本土培育的中华绒螯蟹。当天,总计2500公斤、20万只蟹苗被投放兰江,将为水域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修复等提供助益。

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们热情高涨,将一个个渔网袋依次打开,一只只行动敏捷的蟹苗滑入兰江水域,在兰溪的母亲河中安家落户。“好的生态环境来之不易。”陈福生是兰江上的老渔民,每次兰溪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他都踊跃参加。“最近几年,兰江的水质越来越好,蟹苗的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品质更是大大提升了。”望着宽阔的兰江水面,陈福生脸上满是喜悦。

据了解,增殖放流是指采用人工放流方式,向公共水域投放种苗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增殖放流是增加水体生物资源量,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兰溪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强化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发挥水生动物类的洁水功能,增加其种群和增殖总量,持续改善河流水质,维持江河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为做到有据可依、科学放流,兰溪农业部门先期组织农技专家对增殖放流的时间、地点、规格数量等进行论证,量化苗种质量、水域承载量等各项指标,确保“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放”一切清晰可控。同时,完善增殖放流技术操作规范,避免盲目放流。此外,还根据河蟹生长周期建立了完善的管理、研究、监测评估机制,对包括水体质量在内的数据进行检测,为河蟹更好生存、繁殖提供条件。

“本次增殖放流的2500公斤蟹苗,全部来自于兰溪本地的养殖户,相较于从外地采购的蟹苗,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让它从‘池塘水面’到自然水体中去,提升其在自然水体的适应能力。同时,希望通过本次的增殖放流,进一步优化兰溪的生态环境,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兰溪市畜牧农机渔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张震华表示,之后还将陆续开展相关的放流活动,通过“以鱼养水、以鱼净水”改善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