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第05版:寻味

文章导航

妙在其中的旗开牛肉面

在老城的小巷,一到饭点,旗开牛肉面便飘出香味。这是一家老店,开启了兰溪牛肉面的先河。

老店不大,一边是烧面的厨房,一边摆着客人堂食的桌椅。正对门,兰溪首届十大名小吃、兰溪名小吃的牌子闪闪发亮,最早的一块牌,落款是1998年3月。名声在外的旗开牛肉面,每一碗都妙在其中。

旗开牛肉面的老爷子81岁了,名叫郑锡莱,学名“其坎”。目前店里掌勺烧面的是儿媳郑静。“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雇人的。”郑锡莱说。1987年,旗开牛肉面在老文化宫隔壁开业,打面、烧面的是家里的一个亲戚,妻子夏元凤负责采购和管理。

可经营了几个月后,一盘账目发现,似乎并没有赚多少钱。这对老爷子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从小就是吃着母亲烧的面长大的,从打面到烧面,她的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没什么难的。”不满雇工的老爷子决定自己上阵。

果然,在他全力当起大厨后,店里的生意便马上有了起色,营业额扶摇直上。

在那个人均工资四五百元的年代,靠着一元七毛一碗的面条,“旗开”把自己“烧”成了纳税大户,每个月光交税都近2000元。

店是老妻子要开,烧了三年面的老爷子见店已走上正轨,厨房里就再也呆不住了。之后的几十年,老太太才是旗开话事人。

她已经把身心都附着在店里了,这么多年来,只有过年的时候会休息上几天。店里的每一份配料都是老太太自己亲自挑选把关,即便如今把经营交给了儿媳妇,这个原则都未曾改变。

“从我一来到店里帮忙,所有的番茄一定是自己一只只挑选出来的,从来不会为了图省事而去批发市场进货,牛肉也只去合作了很久的供应商那里选腿肉。”刚烧完一碗面的儿媳妇走出厨房间笑着说。

汤浓,面有嚼劲,牛肉有纹理,配菜分明。“我们只有汤面,牛肉面15元一碗。一直都是这个味道。”郑静说。

旗开牛肉面,印刻在绝大多数兰溪人味蕾上的熟悉味道。曾几何时,每个返乡的游子相约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旗开吃一碗面条,喝到那口浓汤,吃上那口面条,就可以确定自己真的到家了。

记者 沈冰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