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社会必须作出整体性改变 提高对生育的重视程度
2023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记者查询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发现,从1961年开始,便一直处于连年增长。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在黄文政看来,在如此严峻的生育问题之下,社会必须作出整体性改变,提高对生育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应对当前的生育问题,实行生育激励机制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改变的过程中,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冲突可以慢慢解决,绝不能裹足不前。“现在最大的伦理问题就是不认可生育养育的价值。”
生育养育的价值应当得到认可,那么生育是否应当成为正职?
对此,黄文政表示,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发展角度来说,生育养育甚至是比物质生产更基础性的工作。这点对比人类和其他物种更加明显。但生育能否真的成为正职工作,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生养后代虽然具有基础性意义,但并非人生的全部。只有确保年轻人投入时间精力养育后代能够获得稳定且足够的直接回报,养育才能成为社会普遍认可的正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