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1日 

第06版:城事·人物

文章导航

战胜各种磨难 与时间“赛跑”

柯维城:做个有温度的好医生

在兰溪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总能看到这样一幕:一名医生一手将可弯曲内窥镜对患者检查,另一只手握住操作手柄高高举起,不断变换着手臂角度,双眼紧盯着床旁的显示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这样的姿势要保持到每例患者检查治疗完成。

这就是消化内科医生柯维城每天的“必修课”,从早上一直做到下午,碰到病例多的时候,加班是“家常便饭”。长时间保持这样的操作姿势,柯维城已习以为常。

“一个科室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是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毅力,克服了各种磨难,始终与时间“赛跑”,才有科室的发展壮大。柯维城在市中医院工作已近10年,消化内科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发展。援“汶川”、狙“疫情”……在灾难面前,柯维城率先垂范,始终冲在第一线从未退缩。

“镜”艺求精:苦练基本功

2014年,大学刚毕业,柯维城带着美好的憧憬,从江西老家来到兰溪,入职市中医院。

规培是每个医学生的必经之路。柯维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一边努力充实理论知识,虚心向上级医师请教,加强自学能力;一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每日在病房查房,了解每个病人每日的病情,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排忧解难。入职后三年的医师规培时间,让柯维城从医学院校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规培结束后,柯维城定岗了消化内科,开始真正作为一名住院医师管理病人。

作为一名医生,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消化内镜医生来说,既要有消化内科医生的医学知识储备和思维,也要有外科医生的胆大心细和“站桩功底”,需要手、眼、心全面配合,德、智、体全面发展。

2018年,柯维城赴外胃肠镜进修学习。为加快技能学习进度,以及对胃肠镜的操作熟练程度,上班时间外,柯维城每天中午都一个人在内镜室加强操作练习,周六也不例外。经过半年学习,他熟练掌握了胃肠镜检查及部分镜下治疗,经过考核,以优良的成绩学成归来。

经过进修学习,柯维城在实践中填补了该院肠镜无人检查的空白,填补了结肠息肉无人治疗的空白。曾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都提前半小时来到医院开始工作,晚上更是披星戴月、手术到深夜。为了减少病人的等待时间,给病人带去更好的就诊体验,他经常忘我工作,以院为家是他的生活常态。内镜检查量从他刚来院时一年2000次增加到现在近6000次。

倾力援汶:帮扶在实处

2019年10月,市中医院支援汶川县的医疗队正式出发前往汶川,柯维城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团队里面唯一的消化内科医生,他承担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充实汶川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力量。

汶川,这个牵动全中国人民的城市,医院重建是重中之重。

虽然做足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到达汶川县人民医院以后,消化内科的情况比柯维城想象的还是棘手不少。

帮扶就要帮在实处。充实汶川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力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医院诊断水平,还能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柯维城全身心投入援川行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除了日常的诊疗手术外,他还带了名徒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为其讲解、教学。“趁现在培养人才,为当地医院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人才。”柯维城笑着说,他回来时,那名徒弟已经能独立操作胃肠镜。

“这是很难得的一段体验,坚定了我的信心,以后将更加积极主动,好好工作,多多学习,更加有耐心,帮助更多的人。”回想这段援川经历,柯维城感触良多,更加体会到医护人员和生命的真正意义,“如果我们的所学能帮助甚至挽救一个生命,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荣誉加身:是激励也是鞭策

2020年的一场疫情,打破了温暖团聚的春节,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柯维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中。

发热门诊成为了新的主战场,柯维城成为发热门诊的主力医生。在发热门诊这个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医护人员每天重复着接诊患者、排查、解释、安慰,穿脱防护服,消毒等工作,柯维城始终如一地认真细致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及时标本采集、规范治疗操作、污物处理,事无巨细,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疏导不良情绪,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我穿上这身防护服的那刻起,我就不会后退和后悔。”柯维城说。

勤奋努力、踏实肯干的柯维城,2020年成了医院新一届团委书记。他带领青年团员参与到医院各项重大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不仅本人获得了金华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团队也被评为金华市先进团组织。

柯维城说,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非常高兴,但这更多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要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做个有温度的好医生”,这是柯维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用行动在践行的责任和使命。

记者 蒋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