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行走乡间的“百科全书”
三十八年躬耕基层公共文化
现代典雅的木制书桌、书架,与一排排崭新的沙发、阅读椅相得益彰;一本书、一盏灯、一间屋,便足以抚慰疲惫的心灵;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这个空间,就宛如到了一片净土,在翻开书的那一刻,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了每一个阅读者的眼前。
在兰溪市梅江镇墩头村,有一座名叫“七星”的“城市书房”,是全市唯一一家建在农村的“城市书房”,它成了远近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行色匆匆的都市人精神寄托和心灵休憩的地方。
每当看到一拨拨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忙完一天后过来安静地阅读着书籍,梅江镇文化站站长陈建民的脸上便会浮现欣慰的笑容。从去年规划设计到今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陈建民“执拗”地让一座“城市书房”落地乡村,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共“读”好时光。
乡村流动的图书馆
“墩头村四周七峰环绕,暗合‘北斗七星’排列。因此,我们的书房以‘七星’命名,在内部设计上融合了当地农村梅花特色文化和现代化元素。市图书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图书,还打通了借阅系统,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陈建民说,“七星书房”设在墩头村文化礼堂的二楼,由政府主导,创新打造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一体化服务的自助公共“城市书房”模式,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点。
小小200多平方米,却是梅江人“小而丰富”的“城市书房”。记者来到“七星书房”,宛如走进了一间朋友的书房,布置温馨、质朴,有休息、阅读空间,上架的书籍也经过认真筛选,陈列着涵盖乡村规划、文史地理等适合农户、亲子阅读的各类书籍。
“书房的功能不只是借书和还书,还是一个‘阅读+村庄’‘阅读+学校’等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新型阅读空间。”陈建民说,书房拥有3000余册图书,并配备了自助借阅机方便村民借阅,空间内书桌式、沙发式、吧台式等阅读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当地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体验、资料查阅,集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科普宣传活动室于一体,大大丰富了村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书房全天候免费开放,并定期举办读书会等活动,深受村民喜爱。”
自今年5月开放以来,书房已接待市民和游客超过2000人次。“书房开辟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新途径,让书香浸润的梅江乡村焕发勃勃生机,也激活了文化记忆。”陈建民说。
梅江文化成风化人
陈建民心里,一直有个文化梅江的梦。
“我们梅江镇人杰地灵,人文积淀深厚,有著名的‘梅江八景’,还有知名记者、作家、杰出爱国人士曹聚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陈建民说,如何建设好26个行政村的文化阵地,如何发扬梅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这些都是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任务。
面对文化建设投入资金较少的情况,陈建民发挥几十年基层文化从业者的经验优势,积极找资金、添设备、求项目,对于有特色、有资源、集体收入高的村优先发展、重点发展;对于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的村,则以完善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为主。
在他的努力下,梅江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6个村均建成了文化礼堂,其中五星级文化礼堂3家,四星级文化礼堂4家,书香特色文化礼堂1家;挖掘各村文化资源,建成聚仁村曹聚仁事迹陈列馆、镇溪村廉政文化教育展示馆、白沙村红色文化展馆、桃源溪村农耕文化馆、墩头村红色文化馆、转轮岩风肉文化展示馆等5家特色展馆,其中曹聚仁事迹陈列馆于今年5月入选浙江省2023年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参加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为乡村博物馆代表分享建馆和运营经验;民益村、镇溪村、永镇村、沿塘村等4村建起了百姓健身房,倪大村、墩头村则建设了2个多功能运动场。
每当夜晚,各村文化礼堂内,唱歌的、唱戏的、跳舞的、看电影的,人气很旺,热闹非凡。“以前要去城里唱歌看电影,现在在家门口的文化礼堂就能享受了。”村民们开心地说。
文化不仅要热热闹闹,更要成风化人。陈建民带领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全镇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讲、移风易俗、好人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人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家门口“吃上了文化盛宴”
“梅江这片文化沃土,活跃着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手艺人、能歌善舞的文艺爱好者。”挖掘、培养文化人才,壮大提升能人队伍,也是陈建民努力的目标。
到梅江文化站工作之后,陈建民跑遍了26个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拜访了数十位老手艺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普查核对,陈建民全盘系统整理了符合申报非遗条件的项目材料,手把手教传承人准备申报文本和影像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江镇目前已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1个、金华市级非遗项目4个、兰溪市级非遗项目9个,省级文化能人1个、金华市级文化能人1个、非遗传承人18人。
“到梅江后,我发现‘文化下乡’队伍演完就走,村里表演队伍又差点火候,老百姓想看文艺演出怎么办?”陈建民就在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梅江人文化队伍。于是,他在各村培育文艺群体,发动舞蹈、唱歌爱好者积极训练、参演,他带领的团队曾获得中国乐坛达人神州大舞台金奖。一支由各村文艺骨干组成的“醉梅”艺术团,在镇内各村四处开展文化巡演、“文化走亲”。
今年“五一”期间,“醉梅”艺术团连续展演五场活动,更有杭州、金华文化团的“文化走亲”,本地群众直呼“吃上了文化盛宴”。
热心“陈站” 躬耕基层文化38年
在梅江,走到哪个村里,村民都认识“陈站”。自1985年从事文化工作以来,陈建民坚守基层文化阵地已38年了。2008年,他怀揣着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全身心投入到梅江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因此,陈建民荣获金华市农村文化礼堂优秀工作者、兰溪市“东海式”好干部等荣誉。
十几年来,他走遍了镇村的每个角落,挖掘了独具特色的梅江文化,建设了功能丰富的文化阵地,培养了一支支实力不俗的文化队伍,开展了不计其数的广受农村群众好评的文化活动。经他手整理出版了《梅江民间故事》《梅花诗三百首》等梅江乡土特色教材,与徐顺根一起收集整理了万字《红色倪大》资料本及《曹聚仁研究论文集》等。
“梅江文化名人辈出,一代文豪曹聚仁是所有梅江人的骄傲,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发挥好。”陈建民说,他们遵循“突出乡镇特色、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亮点品牌”的思路,在聚仁村先后举办了“梦回通洲 情归梅江”——纪念曹聚仁逝世40周年系列活动、梅江烧开坛节、《聚焦蒋畈曹》书籍首发活动等,既提高了名人效应,也扩大了梅江的知名度。
梅江镇转轮岩的千亩野生紫荆花,每年吸引数万游客,自2013年已连续举办8届紫荆花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演出、“醉美”家乡书画展、非遗项目展、“漫步花海”汉服体验、花海音乐会、美食节等,更已成为梅江文旅的“金名片”。
梅江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陈建民都了然于心。如今,当地村民都亲切地称他为“行走的文化百科全书”。
记者 蒋宇欣 通讯员 张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