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香与酥脆的相逢
鸡子馃
看戏,想来兰溪人都不陌生。今年上半年,石渠、香溪、兰思、新陈、潭塘坞、长乐……一个接着一个的村子都请了戏班子,热热闹闹地唱大戏。有戏的地方,一定有小吃。有小吃的地方,一定也少不了鸡子馃。鸡子馃与戏的密不可分,大概可以归功于李渔,这个爱戏与美食的“李十郎”。
相传,300多年前,李渔外感风寒,卧床难起。家人按民间偏方,做了碗葱白汤给他喝,但李渔一直认为,葱、蒜、韭菜是“秽人齿颊及肠胃”,坚决不肯吃。无奈之下,家人根据李渔平日里的口味做了蛋馅馃,又悄悄填入许多葱花。睡眼惺忪的李渔竟未察觉馅中的葱末,越吃越香。一觉醒来,经葱性一发散,风寒尽散。李渔从此改变了对葱的看法,写下了“然亦听作调和”的句子,而“肉馅里灌鸡蛋”这道美食鸡子馃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鸡子馃,无非就是猪肉打底,包上小葱,灌入蛋液,煎成馃。而“鸡子”是兰溪话,叫成鸡蛋馃也可。不知李渔当时吃的鸡子馃做法如何,目前市面上的鸡子馃,按做法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油煎,也就是鸡子馃从生到熟都用油煎,这样的馃皮薄而脆;另一种叫做水焖,即在烹制过程中少油,加水焖熟,这类馃吃起来外皮软嫩。不过,无论是油煎还是水焖,馃中的蛋香、葱香和肉香都让兰溪人爱到骨子里。
朱兰庆,作为鸡子馃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在他眼里,兰庆鸡子馃的特色,就是馃皮薄得像纸一样。在馃皮上摊一层肉末,抓上一把葱段,揪出38个褶子,馃皮薄得青葱若隐若现。把馃放到五成热的薄油锅中,煎至半熟。与此同时,新鲜鸡蛋加酱油打碎, 用筷子挑开馃皮的一个小口,倒入蛋液,翻身煎成两面金黄便可出锅。内柔外脆,鲜香兼备的鸡子馃,配上一碗清粥,解腻又抗饿。
朱兰庆与鸡子馃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如今他将兰庆鸡子馃带出了兰溪,在金华和义乌都开有分店,收获了一众美食爱好者。
在兰溪,会做鸡子馃的人不少,馃的滋味也各有千秋。去年,在兰溪市美食发展中心主办的兰溪首届鸡子馃制作大赛中,55岁的周素珍以自己的好手艺,用鸡子馃的味道征服了一众评委的味蕾,获得了“金牌师傅”的称号。
与朱兰庆不同,周素珍拿手的鸡子馃是用水焖。锅中抹上一层薄油,摊上刚包好的鸡子馃后,就把蛋液灌入其中,翻面稍稍煎一会,一勺清水,沿着锅边呲溜一声,清水即可化为水蒸气从锅底翻腾上来,此时需马上将锅盖盖上,把水汽焖在锅内,三五分钟后,馃皮两面熟透,便可出锅。老城的和平路,周素珍小吃的店面虽不大,但往来的客人却不少。“我们一天要做三四百个馃,再加上其他的小吃。喜欢吃鸡子馃的人,一次要买十几个。遇到节假日忙的时候,馃都不够卖的。”周素珍和丈夫一起经营小吃店,他们想着,有机会把店开到大城市去,让更多的人喜欢兰溪特有的鸡子馃。
鸡子馃,食材常见,价格低廉,在制作过程中却处处流露着随意精巧的美食态度,这就像兰溪人作为“吃讲师”对待美食的态度,即便是寻常食材,只要用心与巧思,依然能创造出让舌尖留恋的滋味。
记者 沈冰珂 文/摄